浅谈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主持艺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主持艺术.doc

浅谈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主持艺术   【摘要】民生新闻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级电视台也是纷纷开办民生新闻栏目来抢占市场。在培育出巨大收视市场的同时。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也凭借良好的节目载体和亲民的电视形象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如北京电视台《第七日》的元元、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孟非等。主持好一档民生新闻栏目需要有着多方面的素质积累。本文试从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艺等方面来做分析,浅谈民生新闻的主持艺术。   【关键词】民生新闻;主持人;主持艺术      一、丰富的人生经验是重要条件      民生新闻的成功是国家对于新闻工作“三贴近”要求的体现,新闻自身内容从宽角度大篇幅的报道方式,改用微观的视角去对社会进行“发现探索式”的零距离报道。这种视角是前所未有的,也是迎合普通市民的兴趣的。   主持人作为整个民生新闻节目的“门脸”,其整体气质和形象必须要和节目整体风格相适应。老百姓希望找到一个知心人来说他们的身边事才会觉得很可靠。这个主持人要知人间冷暖,懂生活疾苦。简言之,就是对所报道的内容和广大市民的整体价值取向产生共鸣,成为观众的朋友。这样,主持人就必须放下传统的身段,在节目主持中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说话。这必须要有一定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作为主持基础。一个从来没有买过菜的主持人不会在报道肉菜价格变化的时候对此产生过多的共鸣,只有自己对于报道的对象人和事有了解,有体验,在主持的时候才能感同身受。这种人生经验是不能用任何主持技巧或其他东西来弥补的,观众在收看节目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感受到主持人自己对于主持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他们会迅速接受一个和他们沟通生活琐事时没有任何障碍和距离的主持人,并迅速对他们产生信任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成功的民生新闻主持人并非年轻貌美的女主持或英俊潇洒的男主播,他(她)们在此前曾有过较为丰富的人生经验,充满了生活气息,对于社会和生活有着一定的独到见解――这也成为了民生新闻主持人多为有一定年龄感的男性(女性)的客观原因。主持只是他们的专业技能之一,他们制胜的法宝就是对所报道内容的了解和无比的亲民形象。所以说他们不能只会主持,还要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懂得老百姓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替广大市民说话,并被他们所喜爱。      二、语言表达的口语化和方言化      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在于新闻的接近性,各地的民生新闻栏目多以节目所在城市发生的事件为新闻素材。其目标收视群体多为年龄段分布广泛、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却普遍不高的一般市民,收视群体本土化也十分明显(这一点尤以市级电视台的节目较为突出)。为了向目标群体靠拢,主持人在主持的时候,语言也尽量采用口语化的表达,偶尔使用方言也会让本地市民觉得表达“很到位”。于是,主持人语言的口语化和方言化就成了他们语言表达的两个特点。在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直接用方言来播报的民生新闻,如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今日关注》、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拉呱》等,其他地方也会在主持人播报当中不时出现方言词语,这种语言特点更加贴近市民生活,且由于历史文化特点,许多方言词语更精炼、更传神,这种亲近感会增加观众对于节目的好感,并直接带动收视率上升。至于从语言规范尺度的方面对于方言使用的讨论,我们放在一边,本文暂不议论。   由于语言表达必须要口语化,主持人对于文字稿的二度处理成了一个必备的功力。主持词的撰稿人一般还是会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存在一定脱节。这就要求主持人要会把不“口语”的稿子变得适合口语播读和生动自然,二度处理不光包括了对一些书面语句的更改,更包括的对于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把播新闻变成“说新闻”。只有这样,口语化的真正目的――和市民一起感同身受才真正达到。   笔者曾在广东南方电视台担任民生新闻《今日一线》实习记者,一次报道某楼外墙因大雨冲刷而脱落的新闻。笔者在撰写主持人口播串词时写道:   “今天广州下了一场大雨,但是XX街道的街坊们打来电话说,他们那里伴随雨点下来的还有一堆石头……”。   而直播时主持人却临时将它改动:   “今天广州的雨真不小,XX街道也下了大雨,不过那里不仅仅下雨,还下石头咧!一起去看看。”   虽然这几句话并没有太大改动,但是主持人却在短短的几句话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口语风格,语句短、平、快,使得表达更有特色。并且设置了更大的悬念。所以,口语表达并不是多加几个常用的通俗词语,说两句俏皮话那么简单。他体现了一个主持人高超的语言控制能力。   至于方言化,虽然方言主持存在诸多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把握得很好。这要求对于本地方言把握较好,要使得方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方言化出了直观地影响到主持语言,更是对叙述形式的开放。在语言表达上除了说,甚至会用上角色扮演的手段来使得方言叙述更生动,这确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