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于丹 从疯丫头到猴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率性于丹 从疯丫头到猴妈.doc

率性于丹 从疯丫头到猴妈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60万册、美女学者……这些关键词,让于丹的蹿红之势不可挡,对于成名,早前于丹对媒体说:“全世界都夸我,我也不见得就轻飘飘了,全世界都骂我,我也不见得就沮丧了,这是我内心的定力,我已经做好思想准备,该干嘛干嘛,仍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仍然讲课、研究媒体,仍然陪我女儿玩。”      “不好意思,真的很忙,每天的应酬也比较多,是不是可以推迟到7-8月份,其实我要讲的,你要采访的,我差不多都倒出来了,你可以看看我在一些电视台的专访就知道了。”采访于丹老师不易,记者辗转从媒体同行处弄到了电话。2006年始,于丹在《百家讲坛》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蜕变,由一个普通的教授蜕变成一个迅速蹿红的专家学者型名人,一夜之间走进千家万户,但在朋友们和同事们的眼中,她还是那个率性的疯丫头。而在女儿的眼里,她则是一个可爱的猴妈。         疯丫头      在打通于丹老师家电话时,接电话的是其丈夫马先生,与马先生的一席对话使记者对于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生于书香之家的于丹,小时候除了练字就是背诗。她怀疑自己的童年是不是快乐的。但现在,她称幸福感是她生活的最高标准,她认同的生命调性,是朴素、温暖和天真,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所以,她要爬一次香山。   于丹曾经独自一个人闯过沙漠,那是在新疆,和几个师兄,她非常想去看沙漠,而师兄他们不让她一个人进沙漠,她就去找当地的讲解员借手电,给师兄他们留了一个纸条:“你们别担心,我带手电了。”   除了手电,她还带了一把短刀、一条毛巾、一盒火柴、一壶水。戴了一顶破草帽,穿着牛仔短裤小背心激动地奔向沙漠。突然发现四处的沙丘全是一样,一犹豫马上哆嗦了,温度陡然降到大概五六摄氏度,天就黑了,不能走了。   她一个反应就是得生火,要不就冻死了,但是沙漠上没有什么植物,只有一种蕨类植物叫骆驼刺,她拿短刀刨,刨不出来就扒,十指鲜血淋漓,手背上手腕上全是血。但那个时候她就知道什么是求生的欲望。扒出来了很多放在一起,扒一个坑去点,但是点不着,划了半盒火柴以后才想起来,把唯一的毛巾垫在下面把毛巾点着了,用毛巾做引子,骆驼刺就终于烧起来了,她转着圈烤,烧得差不多就接着去扒。   等到凌晨,师兄他们哥儿俩还真是看见这堆火把她给找着了,一顿臭骂:“你这个傻丫头,你知道沙漠有狼吗?”“你知道沙丘会平移吗?”“知道沙尘暴吗?”“知道沙漠里面的降温是一下可以降三十多度的吗?”“你带的那手电有用吗?”惟独手电是没用的。      猴妈      记者在不经意中看了于丹老师的一档访谈电视节目,听到了这么一段,是讲一位老师带学生出去玩,玩得兴起,很多人都爬到了大树上。景区管理人员责问:怎么玩得这么疯?你们老师跑哪里去了?老师很尴尬,她也在树杈上。这位老师就是于丹。   于丹老师有个已经一岁的女儿,名叫苗苗,看上去就是 “于丹小一号”。她的许多理念随着孩子的出生改变了。由于工作异常繁忙,于丹在北京呆的时间最短,出镜时间比专业主持人还长。但她一回家,就会像炮弹似的 冲到苗苗面前,说咱俩疯疯吧。一大一小就“勾结”起来摸爬滚打,把家里折腾得跟狗窝一样,全家人都说:看着点儿,当心她那猴妈。   然而,大家都只能对这“小孩”望其项背。于丹的同行说:“她讲话真的是很有感染力,一般我们开研讨会、策划会请她去,很多人都说求求你了,让我讲话千万不要排在于丹后边。她一旦介入,别人几乎就压不倒她了。我们一般都是要把她放在最后一个去发言。我觉得可能这是天分,她可以迅速地把一件事情高度凝练并且高度概括,高度提升。”   但生活中于丹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有点糊涂,不靠谱。于丹在北师大呆了二十几年了,但还经常找不到教学楼,经常夹着一叠讲义,在师大校园里气急败坏地揪住一个人说,“快把我带到教四楼”。   平时除了教学,于丹常常做的就是四处做讲座、搞策划。于丹常说,不仅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这一点在她做准妈妈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在生女儿苗苗的前夕,忙碌的于丹甚至把四处飞行讲学当成了胎教。于丹回到家就带孩子“疯疯”,家人教女儿规矩,于丹总是破坏规矩,年幼的女儿特别喜欢她,她对着电视里的于丹会说“妈妈出来”。   于丹在《鲁豫有约》里不打自招:“我们家人现在表扬我女儿的话就说‘在认路方面现在你就比你妈强’,因为我走路回家经常走丢。我没有方向感,我早就学会开车了,但我听见我先生跟我妈的一段对话,就决定不开车了。我先生说‘千万不能让她开车,早上开出去晚上得去河南省找人。’然后我妈不屑地说‘你太抬举她了,她哪能开到河南省,到晚上还在怀柔转悠呢。’”      编后语   于丹 孔子,庄子应该谢谢你   孔子,庄子应该谢谢你。为什么?孔子,庄子肯定没有料到的,《论语》、《庄子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