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草根与领袖互动的平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草根与领袖互动的平台.doc

网络:草根与领袖互动的平台   政见互相攻讦,对网络态度惊人一致         在19世纪,西方政治家竞选公职,不但要站在肥皂箱上发表政见,也要面对漫天飞舞的“黑函”;在20世纪,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一一为政治人物所用;在21世纪,除了记者会、造势晚会、竞选广告与无数的出版物之外,政治人物还必须熟练利用网络这个新媒介。   对很多人而言,网络和食物一样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而在政治领域,网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治家早已通过网上问答来与民众交流,或是开设官方网站来发布信息,收集民意反馈,甚至有些领导人直接操刀,写起了博客,比如:不久前美国总统布什在“空军一号”上,通过白宫网站的“向白宫提问”栏目回答网友的提问;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伊朗总统内贾德,都是人气极高的“博主”。   眼下美国总统预选正如火如荼进行,网络的功用更是空前强大。甚至可以说,网络已足以发挥左右选战行情的影响力,这从各个参选人无不卯足了劲在网络上策划各种选举活动就可见一斑。   网络是一种廉价而且基本上还没有受到管制的媒体,估计美国有70%的成年人在数字高速公路上“旅行”。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人通过网络获取总统选举信息的比例是2000年的3倍、2004年的2倍。另外,参加此次总统竞选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参选人,尽管在政见上互相攻讦,但对于网络的态度却是惊人一致,共和党人掌握了用电子邮件作为直接邮寄竞选、募款号召并推动本党主张的方式,民主党人利用互联网来募集小额捐款的手段则已经炉火纯青,使网络成为“民主党版”的脱口秀。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和奥巴马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博客,借此与选民、媒体保持密切接触,最大限度地为自己造势。      一篇BLOG扳倒一个参议员      当网络从单向信息传播,演变为跨时空的沟通平台时,政治人物对网络媒体的敏感度不得不随之大幅提高,如今他们的官方网站不能只“喂”信息,更要号召选民自发参加活动。希拉里的官方网站()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支持者可以上网观看她公开露面的片段,也可以听她的政见播客(HillCast),还可以到她的官方博客讨论选举,也可以查询最近她的公开行程,甚至可以自己举办一个支持希拉里的活动,替她募款。   其实,参选人公开演讲还不如在社群网站上有一个自己的“家”更能交到朋友。奥巴马在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MySpace拥有超过10万个朋友。虽然无法保证10万个朋友最后都会变成10万张选票,但MySpace的社群效应,让10万个朋友等于在网络上有10万张嘴、10万个链接点,以及10万个具体的个人公开表示支持欧巴马的宣言。   除了MySpace 之外,参选人拥有自己的YouTube频道也很常见,这代表了参选人与选民沟通方式的前所未有的翻盘。美国年轻一代的选民可能不看电视、不读报纸,但离不开网络,参选人只能通过网络接触他们,因为他们拥有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2002年,网友马绍尔在BLOG上揭露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洛特暗地里赞美种族隔离政策,导致洛特被迫请辞下台。为什么每个参选人都要建立自己的BLOG,而且不是以发表政见方式书写,改以感性亲民的笔调打动选民呢?因为BLOG书写代表了更有诚意、更互动的沟通型态,选民更容易相信这是参选人亲身的想法,而非幕僚代为捉刀的新闻稿。      用网络拼选举,打破媒体疆界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见证了历史上最积极与频繁使用网络媒体的一次选战,同时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疆界彻底被打破的一次混战。   现在的政治人物,之所以需要上网和选民“搏感情”,就是因为网络这个沟通平台更为双向更为互动了,也就是说,选民和参选人拥有同样的机会与渠道来发表自己对选举的意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全球最大影片分享网站YouTube的官方与非官方的“漏网”镜头。   YouTube设立了“2008由你选择”(You Choose 08)频道,专门开放给参选人加入。网友可自由订阅不同参选人的频道,观看最新的活动影片。美国共和党参选人米特罗曼尼(Mitt Romney)在本次总统大选中,公开表态认为堕胎与同性婚姻应该被立法禁止。但他的反对者找出他之前角逐州参议员时的影片,片中他说了完全相反的意见。对此,罗曼尼表示,他是真心想要改变立场,但他的支持者却不一定买帐。当然,各个候选人极力上传正面的政见宣传影片,但排行榜上总是那些唱反调的更受欢迎。比如,希拉里在YouTube也有自己的频道,但如果搜寻以“希拉里”为名的片段,名列前三名的影片分别是:她的党内对手奥巴马阵营认为希拉里当选后会如同小说《一九八四》般管制言论、取笑希拉里当选后会像她丈夫一样与实习生外遇、以及希拉里唱美国国歌大走音。   政治人物用网络拼选举,历来有三个目的:初期是为了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