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利之途与东汉初期经学新风.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禄利之途与东汉初期经学新风.pdf

2盯7 年第52 卷第3 期(总第 212 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lVERSITY{且皿mriti and social ~量,回国) mT VoI .52 No.3( Genend No.212) 禄利之途与东汉初期经学新风. 蓝旭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刚朋1 ) 摘要: 东汉初期的经学新风,表现在删繁就简、停览兼通,这种治学方法在两汉之际已经出现,但作为风气, 其形成却在此期。形成的原因在于禄利劝学所导致的各学派之间的竞争。新学风的继续发展则超出了捍卫家法 的初衷而导向讲求义理、统一经义。僵武修文政策下的经学,不仅表现为浮躁学风,在它之外,玩潜向学的风气也 在朝野问滋长。 关键词: 东汉;禄和~ ;经学;家法 中固分类号: 123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 5973(2007)03 - 0059 - 05 指陈的汉代经学之弊,实际上突出表现在西汉中、晚 东汉为经学极盛时代,光武、明、章三世对经学 以下迄东汉前期。 的提倡犹不遗余力,朝野讲学风气之普遍,传经授徒 此等固陋之风,其根源在朝廷以禄利劝学的政 规模之宏阔,可谓空前。然而此期经学之学风,也常 策。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已指出传业者浸盛, 为后人垢病。撮其要,大略集中于家法日益孽生、章 支叶藩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 句之学繁琐二端。经生严守师法、家法,自西汉昭、 禄利之路然也。[5]( P3620)上引王充之说也认为竞进之 宣以下而日甚,刘散、班固己有所攻评,王充斥之犹 心是导致经生固守师说的原因。至于汉廷数度增设 力儒者说五经多失其实: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 博士学官而促成师法、家法间的竞争,使彼此界限更 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滑习辞语;苟名一师 严、分歧日出,今人也已有详细辨析问](113-51) 。因此, 之学,趋为师教授,乃时蚤仕,汲汲竞进,不暇留精用 心,考实根核,故虚说传而不绝,实事没而不见,五经 有论家指出:学术与秩禄的不可分离,是汉代思想 并失其实。,,[山怔盼,P1剧清儒王夫之亦曰汉之诸 最坏因素·…..博士宫之争立,表面上是为了合法E‘ 统的思想法度化,而其里面,未始非博士官禄荣利的 儒,各有师传,所传者皆圣人之道所散见也,而习气 捷径。[7](则 相沿,保其专家以相攻击,非其授受者谓之异端,天 子昕其说而为之禁,不已陋与?[2](航,P181) 都指出师 这些意见都有坚实的根据,已成为治经学史者 的共识。然而,东汉中晚叶学风之变,实可见其端于 法、家法之分歧以及拘守师说之风,使经典本义沦没 东汉初年,此点已由余敦康先生揭出[8](P1OO)ο 本文 不传而徒存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