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瑾诗词集初期流传经过考述.pdf
39
秋瑾诗词集初期流传经过考述
秋瑾诗词集初期流传经过考述
夏晓虹
提 要 作为为革命流血的女界第一人,秋碰遗作在其身后也得到了迅速流传。尽
管学界已确认 1907 年于日本东京印行的《秋毫董诗词》最早行世,但由于初期版本难得一
见,故其间尚有不少情节值得考索。本文聚焦于 1907 至 1912 年编印的三种秋注诗词集,
主要讨论各本的成书及编者情况,尤其关注三个文本之间的关联以及秋瑾遗稿的来龙去
脉,并借以观照各本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思潮变迁。
关键词秋瑾诗词集何震陶成章龚宝佳王时泽
作为为革命流血的女界第一人,秋瑾遗作在其身后也得到了迅速流传。尽管学界已
确认 1907 年于日本东京印行的《秋瑾诗词》最早行世,但诸如其所用底本的来源,此本与
1910 年的《秋女士遗稿》、1912 年的《秋女烈士遗稿》的关系,各本的编者与秋瑾的交往
等,还有不少关目细节有待考索。
何震与《秋瑾诗词》
最先出现的《秋瑾诗词》通称芷蘸本 , 1960 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秋瑾
集》开始使用此说法,并介绍: (行世秋集)最早的是王芷蘸编的《秋瑾诗词),刊于一九
O七年,计收诗八十七题、词三十八阕。①因此,长期以来,此集的编者一直被认作是王芷
霞。关于王氏其人,秋瑾研究专家郭长海曾略道及,称其为湖北汉阳人,留学日本(预备
入校) ,日本法政大学学生何宗瀚夫人。②实则,王芷蘸并未参与编辑《秋瑾诗词},该书
《后序》作者何震已清楚说明,此编乃由吾友王芷蘸女士助资排比。③以此因缘,版权
页刊行者一栏署了王芷蘸之名。④
既然王芷霞的作用只是出资,依据常情,主持其事的何震便应当被视为编者。这也是
1980 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秋瑾研究专著与资料集所持的看法。⑤而何震收集并编印
① 秋瑾:(秋瑾集·编例),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60 年版,第 1 页。
② 郭长海、李亚彬编著:(秋瑾事迹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13 页。
③ 何震:(秋瑾诗词〉后序上见《天义》卷 7( 1907 年9 月 15 日) .第 45 页。
④ 本文关于《秋瑾诗词》的版本情况,参考了吴泰昌《最早的秋瑾诗词集)((新民晚报)2011 年 7
月 22 日)一文。
⑤ 如郭长海与李亚彬的《秋瑾事迹研究》认为,(秋瑾诗词)由何震收集(第 312 页) ;陈象恭的
《秋瑾年谱及传记资料》亦称何震搜集出版(北京:中华书局 1983 年,第 74 页)。
40
《中国文化研究)2014 年夏之卷
《秋瑾诗词》一说的形成,亦与其在《后序》中的表述有关..秋瑾罹祸之岁,七月初旬,得其
诗词若干首,各为一卷。①其时,何震正担任在东京出刊的无政府主义杂志《天义》的编
辑兼印刷者,所以.{秋瑾诗词》与《天义》相同,也由地址为东京市神田区中猿乐町四番
地的秀光社印刷,只不过在印刷者处,这里出现的是秀光社主人藤泽外吉的名字。
应该说.{天义》对秋瑾被杀相当关注,自 1907 年 8 月 10 日发行的第五卷起,连续刊
发过悲生(即王时泽)的《秋瑾传》、章太炎的《秋女士遗诗序》、苏曼殊的《秋瑾遗诗序》、
《绍兴某君来函论秋瑾事》、何震的{秩瑾诗词〉后序》与陈去病的《轩亭吊秋文.直到
1908 年 1 月 15 日出版的第十五卷上,仍载有志达的《秋瑾死后之冤》。身处日本,享受着
痛骂官场,最得意的自由,②《天义》及其作者对秋瑾的行事与死后引发的社会风潮,自
会有更直率的表达。《秋瑾传》通篇都在表彰秋瑾的革命热忱,而其革命之义,绝非国
内舆论界有意指称的男女革命或家庭革命,而是实实在在的种族革命。如叙述
秋瑾革命思想的缘起为:
瑾见中国自甲午以来,日以不振;庚子拳匪之难,几召瓜分之祸。而祸实兆于异
族之属庸。且以炎黄之子孙,而二百余年伏处异族专制政体之下,俯首帖耳,元敢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