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君子无所不用其极”.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君子无所不用其极”.doc

论“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摘要:“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源出于《大学》曾子释“新民”,①原意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不过,我们今天大多歪曲和异化了“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的原意,从而使得这句话带有“运用不好的手段达到目的”的贬义色彩。经过多方考证,笔者发现这句话隐藏着深刻的儒家德育思想――一方面从个人来说,它倡导了个人追求“至善”②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它还蕴含着国家采取全民统一道德观的全民道德教育思想,以达到稳固政权的目的。宋代之后,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派,让新儒学中这种全民教育的思想显得更加的突出和明显。   关键词: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儒家德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052-02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源出于《大学》曾子释“新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帮,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③原文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黑格尔曾经在解释“现代性”的时候说:“这是一个进步与异化精神共存的世界”。我们今天大多歪曲和异化了“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的原意,从而使得这句话转为了“凡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意”,并带有“运用不好的手段达到目的”的贬义色彩。但是笔者经过对《诗》、《书》、《易》以及《四书》的考证发现这句话并非只是简单的教化人们追求至善的境界,而其中也包含着深刻的儒家全民统一道德观的德育思想,即将儒教的礼乐教化推至极至,让忠孝仁义深入人心,以达到稳定社会、巩固政治统治的目的。   首先,我们从《大学》本篇来看。《大学》分为两个部分,前二百零五字“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一千五百四十六字),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④。可见,撰写《大学》的人是曾子及其弟子,那么他们处于同一时代,按理说应当使用同一套文字系统。但是,仔细观察后发现,在曾子记录孔子之言的篇幅中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⑤而在曾子的门徒记录曾子之意为大学做传时却是程子及朱熹所言“右传之二章释‘新民’”。⑥试想,同一时代的人为何是一“亲”、一“新”。“亲民”与“新民”确有天壤之别,前者侧重于教授君主自身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性,要成为天下之表率,要亲近百姓,体察民情,知民之所需,革新政策。而“新民”则更侧重于君主当推行礼乐教化,推己及人,薪火相传,使忠孝仁义、三纲五常深入民心,使得整个社会有一个统一的高尚的道德标准,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⑦   纵览《大学》之经传,不难发现,孔子之言的经中阐释大学之八条目是这样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⑧。这“八条目”与“三纲领”当是紧密联系,相互呼应的,那么为何这在孔子之言中这八条目是为了“欲明明德”而做的呢?⑨那么“亲民”与“止于至善”在何?为何没有谈呢?我们再认真的想想便可发现,如果孔子所言之“亲民”即是亲民,则孔子所言之“格物致知”便是亲近百姓,体察民情,推行仁政。而对于“止于至善”则指的是“平天下”,此处之平天下,当是孔子所言君主推行仁政,广施贤德,天子、庶人都忠孝仁义、恪守三纲五常的至美之境界。而恰好“八条目”层层递进的关系似乎便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思想。它向我们提供了两点重要的信息:其一便是于己当“知所先后,则近道已。”应此不论是“民”还是“君”当以修身为本即孔子所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是以修身为本”⑩。   我们再来看其后的释“新民”。其间所举之论据是:商汤、周成王、周文王。商汤与文王不难理解,那么为何说“作新民”是说成王呢?“作新民”出自《尚书》――《康诰》:“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11而《康诰》乃周公旦代成王所做。其中所说的“王”便是指周成王12。那么为何释“新民”中所举皆是历史上的贤明的君主呢?《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他们以这些古来少有的贤君为表率,以他们为榜样来教化后人。而且这种“名人效应”也是相当奏效的,试问这种旷世贤君都为了追求这种道德的至高境界想尽办法使自己革旧维新,让自己的境界不断提升,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还不得以圣君为表,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吗?而与此同时,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这样宣传的会引起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感受进来想像一下,如果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贤德之人追求着一种价值标注,并且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着,那么作为臣民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以君之目标,为我之目标,相互效法,最后达到全社会统一道德价值标准的目的呢?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