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泽纳基斯作品《Metastaseis》的线性音响形态.doc
论泽纳基斯作品《Metastaseis》的线性音响形态
摘要:法籍希腊裔作曲家泽纳基斯(IannisXenakis,1922―2001)的“随机音乐”(Stochasticmusic)理论建立在纯粹理性的数学运算之上,作品则实践了随机理论。文章通过对泽纳基斯《Metastaseis》这部作品的结构布局、配器、织体等进行研究,论述其音高组织手法的“音丛”和“音高连续体”技法的形式及其音响形态的重要构成方式。??
关键词:泽纳基斯;Metastaseis;音丛;音高连续体;音色;技法??
中图分类号:J614.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1.02.001?オオ?
法籍希腊裔作曲家泽纳基斯(Iannis.Xenakis,1922~2001年)的作品,拥有激进和富于科学性逻辑性的艰深理论与技术手段,拥有嘈杂晦涩,“和者寡也”又充满力量与奇异色彩的听觉效果,在挑战和摒弃常规与传统之外也以另一种形式继承和更新了它们。从哲学观点上讲,康德(ImmanuelKant)划分了三种方式的理性:纯粹理性,实践理性,美学理性(即判断)。泽纳基斯的“随机音乐”(Stochasticmusic)理论建立在纯粹理性的数学运算之上,作品则实践了随机理论,通过对结构的布局,选择什么样的配器什么样的织体,开发新演奏技法以求获得新音色等等这些要依靠作曲家扎实的创作功底与切身音乐感觉来进行的多方面控制,完成他自己对音乐审美的独特诠释。可以说泽纳基斯的作品是高度理性的,因为同时具备了这三种理性。这种高度理性也可以看作是对科技与未来的崇拜和想象。从美学观点上讲,泽纳基斯的作品体现了他内心深处沉痛的精神创伤,战争对身体的蹂躏以及对心灵的残害仍旧悬挂在他的头顶上。他的很多作品听上去杂乱的让人不知所措,甚至隐隐透出暴力的倾向。他惯常使用各种形式的弦乐队滑奏(gliss.),那种音色让人联想起大批飞机要来轰炸。大乐队作品的记谱也是密密麻麻极其复杂,有种扑面而来的压抑感与病态的张力,试图压倒什么。无论是听还是看他的作品都觉得沉重。他和他的作品的确都被战争打上了烙印。捷克作家米兰#8226;昆德拉(MilanKundera)在《被背叛的遗嘱》中写到:“……我想起俄罗斯占领初期,我在波西米亚度过的伤心岁月。那个时期,我爱上了瓦雷兹(E.Varese)和泽纳基斯的作品。这些客观的,但并不现实的声响世界向我诉说着一种解放出来的存在,一种从好斗的,让人生厌的人类主观性里解放出来的存在;这些作品在对我诉说在人走过之前与之后的非人类的美。”
艺术、哲学、科技的结合以及体现在音乐上的多种文化因素的自然交融,是泽纳基斯音乐创作的一个基本特征。这是为作曲家本人独特的个性,经历,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富于革新创造的欧洲艺术环境所决定的。泽纳基斯所处的年代是个崇尚科学,崇尚理性,向往未来,勇于“先锋”实验并且“先锋”创作繁荣的年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以及作品风格。泽纳基斯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是作曲家,数学家和建筑家,他的作品一直都在影响着年轻作曲家们的创作。??
《Metastaseis》,为61位演奏者的乐队而作,完成于1953-1954年,题献给指挥家MauriceLeRoux。1955年由HansRosbaud担任指挥,德国西南广播乐团(SudwestfunkOrchester)首演于Donaueschingen音乐节。这部作品首演后造成巨大反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连接古典音乐(包括序列音乐)与作曲家自创的“形式化”音乐(FormalizedMusic)之间的纽带。标题有“转化”,“转换”,“新陈代谢”等含义,表示一种停滞的又是辩证的转变状态。??
这部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61件乐器演奏61个不同的声部,这样,由庞大数目的音响元素构建出的音乐,形成“音丛”(或称“音块”)的概念。二,分散开来的滑奏在整个弦乐队中系统的应用。由于受到建筑的启发,就连滑奏的倾斜度也是精确计算过的。这些滑奏给了作曲家无穷的启示,引导他于1958年为布鲁塞尔国际展览会设计了著名的菲利浦展览馆。三,音程结构、力度持续以及音色等方面结合起来运用在几何图形状或称建筑物状的音丛技法中。四,试图证明常规管弦乐队对新音色的发掘能力以及演奏与表现新音色的胜任程度。??
61件乐器包括:短笛,长笛,两支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三支圆号,两支小号,两支长号,定音鼓,一些小型打击乐器,以及弦乐队(12,12,8,8,6)。??
“音丛”(tone-clusters),指密集二度高叠和音,是美国作曲家亨利#8226;考威尔(H.D.Cowel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