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赋的叙事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赋的叙事性.doc

论赋的叙事性    [摘 要]赋的叙事性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有意识地虚构情节、假设人物,以对话形式叙事,二是信而有征地创作。散体大赋假设客主、一问一答的行文方式,构成赋体独特的叙事结构。赋序具有叙事功能,有的赋序假设情景对话,虚构叙事内容,以揭示作赋目的,有的赋序强调纪实描写,具有史料价值。纪行赋具有历史叙事意义,相对于史书记载而言,纪行赋是另类的历史记载。寓言赋的创作体现了作者“假象尽辞,敷陈其志”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赋 叙事性 客主问答 历史叙事 文体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7)06-0128-06      赋是否具有叙事性,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据葛洪《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认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陆机《文赋》曰:“赋体物而浏亮。”李善注《文选》时,注释此句说:“赋以陈事,故曰体物。”萧统《文选序》称赋为“纪一事,咏一物”。刘勰《文心雕龙?铨赋》说:“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の模?体物写志也。”《诗大序》孔颖达疏:“言事之道,直陈为正,故《诗经》多赋,在比兴之先。”朱熹《诗集传》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前人对赋“言事之道”、“纪一事”、“陈事”、“敷陈其事”的表述,强调了赋对“事”的抒写,说明赋对事物本末始终的叙述具有叙事性。而且,在对事物的叙述过程中,赋家多采用铺叙的创作手法,如元代祝尧所言“赋有铺叙之义,则邻于文之叙事者”,[1] (卷九,P836) 这种铺叙手法的运用,无疑增强了赋体的叙事功能。然而,当今学界很少有人重视赋的叙事性。① 尽管目前对赋的研究论著甚多,也有个别学者关注过赋的叙事性问题,② 但总体上,无论从理论深度与广度来看,学术界对赋的叙事性的基本理论研究还相当薄弱。因此,有必要对赋的叙事性进行深入的理论考察。      一 、大赋客主问答的叙事结构      客主问答的叙事结构主要运用于散体大赋的创作中。作者往往虚构两到三个人物,采用一问一答的行文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论辩一步步推动事态的发展,最后曲终奏雅,以一方失败,臣服另一方而结束全文。这种结构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叙事,体现了赋的叙事性。枚乘开创的七体,就是以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在人物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反映出事件的变化。如枚乘《七发》虚构了这样的情节:楚太子有病,吴客去探病,诊断楚太子的病是由于“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所致,并指出此病无须用“药石针刺”。接着吴客用美妙的音乐、稀世的佳肴、神驭和骏马、野外游乐、刺激的畋猎和壮观的海涛来激励太子。每铺叙一事,吴客都要问太子可以强起而为之乎,而太子都回答“仆病,未能也”。最后吴客运用诸子百家的“要言妙道”,劝太子放弃荒淫奢侈的物质享受,而去追求奥妙高雅的精神生活。吴客铺叙的七件事,层层推进,波澜迭出,终于使太子“据几而起”,“?萑缓钩觯?霍然病已”。这种假设客主,在人物对话中铺叙事物,推动事态发展,利用简短的对话串联全文的结构,使全文组成一个严谨的叙事整体。曹植《七启》、张景阳《七命》等赋,皆是仿照《七发》的行文结构,具有一定的叙事性。   再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开始以极其简略的语言,交代故事的背景:楚使子虚出使齐国,齐王为在楚使前显示自己国力强盛,动用所有的车辆马匹,举行了大规模的畋猎活动。畋猎回来后的子虚拜访乌有先生,当时无是公也在座。乌有先生问子虚畋猎后的感想,由此引出三人之间的对话与辩论。对话辩论是赋的主体,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让三人竭尽所能地铺叙自己国君园囿之阔大雄壮、美丽富庶,最终以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无比,使齐国和楚国相形见绌,臣服于汉皇之天威。这种对话体叙事在散体大赋中得到发扬,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等,都是以人物对话来组织全文,叙述事理。在这种叙事结构中,人物对话不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段,也是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载体。   这种客主问答的叙事结构有其源流衍变。元代祝尧在《古赋辨体》中对《子虚赋》的题注写道:   此赋虽两篇,实则一篇。赋之问答体,其原自《卜居》、《渔父》篇来。厥后宋玉辈述之,至汉此体遂盛。此两赋及《两都》、《二京》、《三都》等作皆然。盖又别为一体,首尾是文,中间乃赋。世传既久,变而又变。其中间之赋以铺张为靡,而专于辞者,则流为齐梁、唐初之俳体;其首尾之文,以议论为便,而专于理者,则流为唐末及宋之文体。性情益远,六义澌尽,赋体遂失。[1] (卷三,P749)   祝尧认为赋的问答体来源于楚辞。他所谓大赋“首尾是文,中间乃赋”的结构,正是上文所言叙事结构的另一种解说。“首尾是文”的部分构成了赋的骨架,“中间乃赋”是赋的血肉与灵魂,二者缺一不可。但是世传既久,这种赋体结构在后世遭到分离。中间之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