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麻醉生理学魏义明医学博士 副教授wym0525@163.com 麻醉术诞生的故事 第一个使用麻醉术是乙醚全身麻醉。 第一个使用麻醉术是美国医生William Morton在1846年9月30日实施无痛拔牙。 1846年10月16日,在William Morton帮助下,外科医生John Warren成功实施颈部肿瘤切除术,宣告麻醉术的诞生。 1846年10月16日在麻省总医院成功进行的第一次乙醚麻醉公开演示 William Morton的墓志铭(1819-1868) “威廉?莫顿,麻醉剂吸入法的发明人和揭示人,由于他,外科手术中的疼痛被防止和消除;在他之前外科手术总是极度痛苦的事,自他以后科学控制了疼痛。” 有关麻醉的小故事 每年3月30日是美国国家医生节:纪念 long, 1842年3月30日为一位手术患者施行了第一例乙醚麻醉 。 “打这针可以免费” Apgar评分 :美国一位麻醉科女医师Virginia Apgar的杰作 。[Appearance(外观)、Pulse(心跳)、Grimace(面部表情)、Activity(活动力)、和Respiration(呼吸) ] 杰克逊之死 : 异丙酚 (快速起效的麻醉诱导药物 ) 为普京保驾护航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麻醉生理学? 是生理学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什么是麻醉生理学? 是研究麻醉和手术对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影响的科学。 一、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指机体内的细胞外液 (血浆、组织液) ——细胞生存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 3. 内环境稳态的特点 动态平衡 麻醉目的 通过各种方法以稳定内环境,使机体的功能处于稳态。 三、实现稳态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四、稳态的调节机制 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 控制论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应用 抑制神经系统的活动,扰乱机体 内分泌的功能。 第三节 手术、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 一、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 的主要影响 1. 应激反应: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皮质系统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 2.引起出血、疼痛和情绪紧张 3. 启动生理性止血反应 4. 局部炎症细胞聚集 5. 反射性骨骼肌收缩增强 二、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 的主要影响 第二章 麻醉与神经系统 第一节 麻醉与神经系统的生物电现象 一、神经细胞生物电的形成机制 静息电位(RP): K+外流达到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 AP): Na+内流达到的平衡电位。 (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 1、定义: 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 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1、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 (离子分布不均) 2、静息时细胞膜对不同的离子通透性不同 (静息时主要主要对K+通透) 3、静息电位主要为K+平衡电位 Nernst公式 Ek=RT/ZF ln[K+]o / [K+]i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Z:离子化合价 F:Farady常数 (一)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 1、定义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 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 锋电位 后电位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1、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 [Na+]o>[Na+]i [K+]i>[K+]o②不同状态细胞膜对Na+通透性不同 2、各组成部分形成机制: ① 峰电位: 刺激→膜上Na+通道开放→Na+内流 →Na+平衡电位(去极化时相) →Na+通道关闭 →K+快速外流 →膜电位迅速下降由正到负(复极化时相) 2、各组成部分形成机制: ② 后电位: 钠泵的作用 定义:能触发AP的膜电位临界值 各种细胞膜的阈电位水平 神经细胞:-55mv 骨骼肌细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