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埃德加.斯诺的红色中国梦.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埃德加.斯诺的红色中国梦.doc

埃德加.斯诺的红色中国梦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30岁。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分水岭,也是最高潮。这几个月里,他带着两个相机、24卷胶卷,辗转进入了陕北的红色区域;他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领导人,以及红军战士、游击队、老百姓;他观察了红色政权的军事、生产、教育、娱乐生活。他此后的一生都与这四个月有关。   从陕北回到北京后,斯诺1937年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通译为《西行漫记》),该书面世一个月就至少印刷了三次,几个星期就卖出了10万册,引起了世界性轰动。那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虽然已奋斗多年,但仍不为外界所知,没有一个外国记者曾进入江西苏区进行采访,以至于毛泽东等领袖曾多次“被死亡”。然而,此书的意义并不只在于“独家采访”,填补空白,更在于它对未来的准确预言。书中已经看到了中国未来的走向,那就是中国必将是属于共产党的中国,共产党是未来的主宰。   斯诺对共产党的热烈支持,直接来自他的采访和观察。作为一个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七年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斯诺在中国所见所闻甚多,正是这些见闻使他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极为关切。斯诺采访苏区恰逢一个难得的历史机缘,两下里都正是黄金时代。斯诺刚刚三十岁,意气风发。1936年的共产党也正处在最光辉的时刻。那时长征结束不久,红军刚刚在陕北落脚,红色政权的首都还是保安(延安还在东北军手里)。虽在全国局面中处于弱势,但红色政权有理想,有前途,蒸蒸日上。共产党也刚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自身非常宽容、民主,深得民心。在“红剧场”一章中,斯诺就讲述了陕北军民一起看戏的场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都散坐在地上,羊在随意吃草,毛泽东、林彪随便坐在老百姓中间,戏开始之后,更没有人理会毛泽东等人,其自由与平等程度远超国统区,甚至有牧歌般的气氛。   斯诺虽然是记者,但他与现代的职业记者完全不同。现代职业记者为了弱化主观色彩,会尽量隐身,将报道呈现为“客观的事实”。对斯诺来说,记者仅是一个方便的工作和身份。他本人对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都有高度的关切和热情,他愿意进行自己的干预,愿意投身到自己判断为可贵的事业中去。所以他在书中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斯诺笔下的陕北,是一个充满乐观、自由、平等、朝气蓬勃的红色乌托邦。他对那里的人们尊敬、仰慕、激赏。在评价共产党领袖的时候,斯诺常常用到“超常”、“传奇”等字眼:不曾受过一次伤的毛泽东“如同神佑”,刘志丹是“现代的罗宾汉”,贺龙是“传奇”。可以看得出,斯诺是个具有浓厚浪漫气质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一章尤其是浪漫冒险的典范,带有强烈的斯诺个人的印记。这一章已经完全摆脱了采访、转述的色彩,而是以小说般的笔法叙述。材料来自斯诺对很多长征亲历者的采访,然而这些原始资料在斯诺那里融汇为一体,由他整理成一个充满了传奇、历险、拯救的可歌可泣的统一故事。对于长征,他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冒险,探索,发现,人类的勇气和怯懦,狂喜与胜利,痛苦,牺牲,忠诚,而火焰一般照彻这一切的,是成千上万年轻人不灭的热情,不死的希望,令人惊叹的革命乐观主义”。   斯诺能够去陕北,能够采访到毛泽东,已经表明他在此前就具有支持红色中国的倾向。《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的题目是“一些尚未回答的问题”,描述了他去陕北之前对共产党的好奇。斯诺早已在热切期待走近中共的机会。在他提出的某些问题中其实已经预设了答案,暗含了他对中共的赞赏:“这些如此长久、如此顽强、如此勇敢……如此不可战胜的勇士,究竟是什么人?”他的这种热情和好奇,并非职业记者对新闻的简单追逐。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年轻人,斯诺不愿像在北京的其他外国人那样,自闭在舒适的西式“绿洲”中,不问世事,无视中国的现实。对有着平和、优美假象的北京,斯诺已经厌倦,他要与那些生活在幻境中的外国人区别开来,他要冲出假象,寻找中国的真实。他已经在中国七年,目睹了可怕的饥荒与死亡,而一边是饥民在死去,一边是城里的富人有吃的、有玩的,斯诺在书中记录说,那时他就在想:“穷人为什么不造反?”可见在到陕北之前,他的思维方式已经与共产党接近了。   斯诺对红色中国的热情期待与赞美,与他对已知的白区世界的失望密切相关。正是在这样的强烈对比中,红区显示了无比的朝气。他对红白两区的不同感受,渗透在他的行文和叙述风格中。对于白区的人士,包括蒋介石、他采访到的杨虎城和邵力子等,斯诺觉得自己都是极为熟悉的,也完全可以把握和理解。他彻底明了他们的权力斗争及其手腕。白区长官的行为是在中国阅历甚多的斯诺可以预见的,所以他对他们是一种轻微的嘲讽态度。与这些人相比,中共人士则是全新的,完全出乎斯诺的意料的,使他无法理解和把握,只能仰慕和赞美。   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来看,在斯诺眼里,红色中国最令人惊叹之处还不在于它的军事和政治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