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长回字形结构初步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25832.04m2;地上主楼四层,建筑高度23.6米。地下一层为消防水池。
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GB50108-200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其它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
⑵项目总设计师下达的设计要则。
⑶各有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基本设计荷载取值:
基本风压: 0.40kN/㎡(10m高度,50年基准期)
基本雪压: 0.30kN/㎡
屋面活荷载: 0.7kN/㎡ (不上人屋面)
楼面荷载按工艺专业要求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进行取值。
工程地质条件
①层耕土(Q4pd): 灰黄色,松散,稍湿,成分以粉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及虫孔等。该层土质均匀性很差。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30~0.80m;层底标高:56.01~56.81m;层底埋深:0.30~0.80m。
②层粉土(Q4al): 灰黄色,稍密~中密,稍湿~湿,局部粘粒含量较高,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具中压缩性,土质均匀性较差,局部1.00m左右夹厚约0.30m的粉质粘土薄层(棕褐色,可塑)。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10~3.10m;层底标高:53.57~54.16m;层底埋深:2.60~3.50m。
③层粉质粘土(Q4al): 棕灰色~棕褐色,可塑~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具中~高压缩性,土质均匀性较差。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30~1.80m;层底标高:52.06~53.59m;层底埋深:3.50~5.00m。
④层粉土(Q4al): 灰黄色~黄灰色,中密~密实,湿,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具中压缩性,土质均匀性稍好。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7.40~8.90m;层底标高:44.26~45.07m;层底埋深:11.80~12.90m。
⑤层粉质粘土(Q4al): 棕褐色~棕黄色,局部棕灰色,可塑~硬塑,下部含少量姜石,局部富集,粒径一般不大于2cm,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具中压缩性,土质均匀性较差。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60~7.70m;层底标高:36.16~37.26m;层底埋深:19.50~21.00m。
⑤-1层粉土(Q4al): 灰黄色,中密~密实,湿,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具中~低压缩性,土质均匀性稍好。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4.10m;层底标高:39.96~40.66m;层底埋深:16.30~17.00m。
结构体系选型
5.1 地基基础方案
本工程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其中消防水池部分基础拟采混凝土筏板基础。
5.2 结构方案
本工程为超长回子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度为100m,宽度为75.6m。如按现行规范将其分为六块的话,在建筑入口大堂部分楼板宽度被消弱导致结构刚度突变,抗侧刚度差。结构平面布置存在薄弱部分。同时在结构内设缝较多,也影响了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增加了造价。因而本工程借鉴国内同类型成功的经验,采用钢筋混凝土回子形结构形式。柱网为9跨12X8.4米,四层,高23.00米。地下消防水池部分为一层,柱网与上部结构相同。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楼板采用主次梁+混凝土现浇楼板形式。
5.3 设计时考虑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5.4 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见表4.1。
表4.1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5g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设计特征周期值 0.45(s) 建筑场地类别 Ⅲ类 建筑场地土类型 -
5.5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及抗震设防标准
表4.2 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及抗震设防准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抗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