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依据   1.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选题来源   本论文由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华南二叠纪凉水洋流上涌与回落过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基金号和放射虫和硅在华南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基金号的支持!   选题目的   通过对贵州遵义剖面和安顺新民剖面野外露头的观测、岩石薄片的鉴定分析以及牙形石的发现,笔者主要探讨该地区的P-T界线之交的岩石薄片学特征、牙形石分带以及划分P-T界线。   选题意义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生物灭绝事件。研究表明:陆生生物中科级分类单元以上的约有70%消失,海洋生物至少95%的物种消失。因此,精确地划分出二叠纪与三叠纪的界线具有重要的意义,2001年,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该界线被定义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27c层的底部,即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首现层的底部。其金钉子的确定,为研究其它地区剖面提供了对比,在遵义剖面和安顺新民剖面,出露连续沉积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发现了较为完整的牙形石,并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牙形石带,为扬子地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界线之交的研究提供对比的资料。   2.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P-T界线之交,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生物灭绝事件,对这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之后生物复苏的过程的研究已是当今地质学界的热点之一。   1932年,黄汲清系统的研究了中国南部的二 叠纪,为中国南部的二叠纪建立了统一的划分方案。   1983年,盛金章等在地层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浙江长兴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通过对煤山剖面的仔细研究,首次提出煤山剖面是理想的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   1984年,杨遵仪等对华南地区二叠纪地层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1986年,李子舜等对四川广元上寺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检测到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以及C、O同位素的剧烈变动。表明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海洋退却、火山爆发、古气候变化及海生生物群大规模灭绝等地质事件。并提出传统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是一条全球灾变线。   1987年,张克信对浙江长兴地区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牙形石动物群的研究,将煤山剖面的牙形石分为三个带。并划分了P-T界线。   1988年,殷鸿福等在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划分的新方案》,首次提出,建议以H.parvus替代Otoceras,以H.parvus带之底作为三叠系之底。   1991年,杨遵仪,殷鸿福,吴顺宝等通过对华南多条剖面的研究,广泛收集了晚二叠世海平面的变化、火山事件、地球化学异常事件等方面的证据,系统研究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危机事件。   1998年,殷鸿福通过对煤山剖面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生物地层、岩石地层以及地球化学的研究,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危机事件分为三个阶段,即有三条灭绝线。这三条灭绝线被定在煤山剖面的24D之顶、26层和28层之底。   2007年,I.Metcalfe, R.S.Nicoll在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上发表了《Conodont biostratigraphic control on transitional marine to non-marine Permianndash;Triassic boundary sequences in Yunnanndash;Guizhou, China》的文章,他们对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通过岩石地层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磁性地层学的研究,将界线定在两层火山灰层中间。   2007年,H.ichael J.Orchard,2007. Conodont diversity evolution through the latest Permian and Early Triassic upheavals,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52 (2007) :93ndash;117   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从野外实测剖面出发,详细记录各层的岩性特征,逐层采样,处理样品,分离出牙形石,显微镜下的薄片鉴定。结合前人的工作,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遵义剖面和新民剖面岩性柱状图及牙形石分带图,并划定PT界线。   技术路线   本论文将以牙形石的分带和岩石薄片的鉴定为主线,收集文献资料,观测野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