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社会学的提升——在中国社会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的致辞.pdfVIP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社会学的提升——在中国社会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的致辞.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社会学的提升——在中国社会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的致辞.pdf

学术交流 2006 年8 月 Aug. , 2ω6 总第 149 期第8 期 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 149 No.8 租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社会学的提升 一一在中国社会学会2006 年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郑杭生 (中国社会学会,北京 1∞732) [关键诩]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科学发展观;中阁特色社会学理论 [申固分挺得]C91 [文献标志码]A [文辙编号]1∞0 叩 8284(2∞6)08 且 0131 -02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2006 年年会选择以科学发展、共事和谐为主腿,突出了时代的要求,突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 会与社会学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韭题。 科学发服观、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方面表明,社会学及具各个分支都能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掏建和 谐社会做出自己的提献,并且巳经在一些方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学提出了更商的 要要求。一是要要束中罔社命学能够从社会学的视角,解决蔼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遇到的种种 前所未有的实际问题和社会政策、战略问题;二是要求中国杜会学能够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杜舍前 所未有的变化和问题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建立有中固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而这两方酣又是紧 密相连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和组验研究必须保持平衡,失衡了,不仅黯论研究和 经瞌研究两者本身都会受到损害,而且中国社会学也会在社会科学中被边缘化、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被 边橡化。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了这一点。上个世纪20 、30 年代开始的对提国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简单 移植,导敖了中因社会学研究的轻视盟论概括和理论创新的经验化倾向和油缘化问题。费孝通先生在 40 年代曾对中剧社会学出现的边缘化问翩做出了深入的理论思考。 中国社合学界存在的王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央衡,主要要表现在把社会学简单地解释为经验学科,以为只 要开展组骗观察和事实描述就是在开展社会学研究,在一蜡研究中排斥理论思考成忽视理论概括,这不能 不说是一种狭隘铅验性或狭隘实iiE性的社会学理解和视野。这种观念和行为的结果是,导致中国社会学 研究存在很多表层化、平庸化现象,例如,课题立项多,理论成果少;佳验事实描述多,深入分析少;热点问 服多,学术积累少。事实上,投宿任何一个学科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仅仅开展经验研究而不上升到j理论 概括的研究,不能被视为规班的深入的性会学研究,这一观点是早已为中外侄典社会学家充分论述的。 由于上述这种狭隘经瞌性戒狭隘实证性的杜会学理解和视野的限制,既导散了经验研究的低水平, 限制了经验研究自身的健康发展,又导致了对中闹社会学在瑞论研究和王理论建构方面表现出日渐明显 的不足。例如:片丽强调科学性,忽视人文性;对中阔古代和近现代的社会思想和社会学理论指掘总结 不够,特别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那些部分总绵不够;对国外社余学理论的评介和研究往往限制在强调科 学精神和经验原则的英荣实证社会学现围内,阳把具有人文义传统的欧陆社会学理论称为社会理论 或社会哲学排斥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之外;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及其历史的深入研究,等等。 上述这种挟陆能验性或狭隘实证性的社会学理解和视野,不幸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国社会学界广 为流行的理解和视野,成了某蜡社会学教学机构和研究机构与学术看守志的主流倾向,例如,某些学术杂 志以此来快走社会学梢件的取舍,在社会学论文的评审中以此来决定分数的高低等等。这导敢中罔社 会学界朋论研究和经脸研究及其表达的严重失衡。这种情况并不像主观想象的那样是站在世界和中回 [收稿日期]2∞6 -06 -17 *2∞6 年学术年会于7 月 15 日在太原召开。 [作者简介]郑杭1:.(1936 仆,男,浙江杭州人,会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131 • 杜会学的前沿,而是与世界社会学发展的脑势不相符、与中国社会学在社会学世界格局中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