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资源调查报告内容.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源调查报告内容

资源调查报告内容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格式)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1) (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第一章调查工作概况(简况) 1.1调查地点 1.2调查技术依据 1.3调查使用的数表及资料 1.4调查内容 (1)各类土地面积及分布 (2)各龄组、优势树种面积、蓄积分布 (3)各龄组组成树种蓄积、径级分布 (4)无林地各立地类型面积分布 (5)各小班因子调查 1.5森林区划 1.6主要调查方法及精度 (1)调查方法:目测、标准地、实测 (2)精度控制:“三类”或“A”类技术标准 (3)面积:“实测”或“勾绘” (4)林种“档案” (5)林木检尺及蓄积计算:“全林每木检尺”计算蓄积或设置“标准地”调查推算蓄积 (6)起源及林龄:“实地调查”或“档案” (7)权属:“林权证” (8)其他调查 (9)精度控制 第二章基本情况(概况) 2.1地理位置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势 2.2.2水文 2.2.3气候条件 2.2.4土壤与植被 2.3社会经济状况 第三章森林资源概况 3.1林地权属 3.2各类土地面积 3.3森林活立木总蓄积 3.4有林地面积、蓄积分布情况 3.5有林地各龄组结构 3.6有林地各优势树种(组)组成情况 3.7有林地各组成树种蓄积结构 3.8林木树种株数及径级分布 3.9小班因子 位置图 基本图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2) 第一章基本情况(概况) 2.1地理位置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势 2.2.2水文 2.2.3气候条件 2.2.4土壤与植被 2.3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章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 2.1调查目的 2.2执行标准 2.2.1调查标准 2.2.2调查详细等级和精度要求 2.2.3调查工具 2.2.4调查用图 2.2.5成图方法 2.3调查范围 2.4调查内容 2.5调查方法 2.5.1林地区划系统 2.5.2面积调查方法 2.5.3株数、蓄积调查方法 ??? 2.5.6地类划分及林地、林木权属和起源的确定 2.5.7面积、株数、蓄积统计方法 第三章木森林资源概况 3.1林地权属 3.2各类土地面积 3.3森林活立木总蓄积 3.4有林地面积、蓄积分布情况 3.5有林地各龄组结构 3.6有林地各优势树种(组)组成情况 3.7有林地各组成树种蓄积结构 3.8林木树种株数及径级分布 3.9小班因子 位置图 基本图 篇二: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掌握劳动力资源数量、年龄、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迈向更高水平,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和年初工作安排,前段时间,县就业办抽调精干业务人员,组成3个调查小组,采取进村入户、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以****为代表,对所属35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共计***个行政村,总人口32263人,其中:男性16929人,占总人口的52.47%, 女性15334人,占总人口的47.53%。劳动力人口22755人,占总人口70.53%,其中:男性12526人,占55.05%,女性10229人,占44.9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1579人,占劳动力资源的50.89%,在校学生、务农、半工半农和留守人员10175人,占劳动力资源的44.72%。 通过对本次调查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现在农村劳动力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增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力总人口逐年减少。在接受统计的32263人农村从业人员中,16岁至40岁的从业人 员为11937人,占从业人员的37%;41岁-60岁的从业人员为20325人,占63%;男性55—60岁2630人, 女性50—55岁2198人,五年后将进入老龄阶段,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30%,而11-15岁人口2976人,五年后将成长为新生劳动力,只占总人口的9.2%,我县劳动力资源老龄化趋势明显。 (二)转移就业人员县外就业比例接近八成。转移就业人员中,县外就业比例占到76.15%,县内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仅占23.85%,体现出就业区域以外地为主的特点。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11579名转移就业劳动力中有9958人已经外出务工2年,占86%,其中8931人在3年以上,占77.13%,这反映出劳动力在外就业较为稳定,或在外有固定工作。分析其原因,这与外地企业工资收入较高、福利待遇较好、工作环境较为舒适,以及面临更好发展机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县内企业工资待遇偏低、工作时间偏长、生产生活环境较差、职工权益保障不到位、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自发转移就业成主要趋势。今年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