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平则鸣三题
“不平则鸣”三题
诗何以作?
从心理学角度说,韩愈“不平则鸣”的命题无疑是一个合理的回答。
然而这一命题的哲学内涵及其在中国特定文化语境中的限定意义,尚未被深
入阐释。下面试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不平”与“动静”
“不平”本指物体表面凹凸之状,但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指人心的非常态。
人心的常态为静,非常态为动。《庄子外篇》说的十分明白:“圣人之静也,非曰
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饶心者,故静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
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可见,“平”就是心不为外物所动之宁静,“不平”则是
人心为外物所动之动。对此,韩愈其实已解释得很清楚:“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
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
音,其皆有弗平者乎!”(《送孟东野序》)物之所以不平,盖因为他物所动,人之
所以“言”(即心动而发之声,为诗,为文),亦然。
心动而表现为非常态,所指是欲生、情发。在先秦,欲与情有别又相通,欲
多指人的自然要求或某种愿望,有时也作为情的具体内容之一,前者如孟子所说:
“生亦我所欲也(自然要求—笔者注)。”(《告子》)后者如荀子所说:“故人一之
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礼论》)古人认为心静时是
心的原始状态,也称之为“性”,性动而有欲有情,如孔颖达《正义》中所说:
“性之与情,犹波之于水,静时是水,动则是波,静时是性,动则是情。”所以
朱熹说:“性之所感于物而动,则谓之情。”(《答徐景光》)李翱也说:“情者,性
之动。”(《复性书》)
上述表明,“不平则鸣”的“不平”便是心动或性动而情生,其实便是情动。
“不平则鸣”的意思就是诗因情动而作。
心动或性动而引起情动,皆因外物所惑,因此诗之所以作便如《毛诗序》所
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或
如朱熹所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此诗之所以
作也。”(《诗集傅序》)音乐创造亦然:“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
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记》)
显然,文艺创作的直接主体根源在于心动而不在于心静。
1
那么,心静对于文艺创作是否消极或毫无意义呢?这要看人们对“静”的理
解。如所周知,中国哲学史上,老庄是主静的。老庄哲学强调静为圣人的功夫,
“虚静”便是无欲无情无智无我的心态,认为这是修身养心、体道悟道的心理条
件;有的哲学家也认为静是为学的心理前提(如程明道云:“性静者可以为学
也。”)。为什么呢?在他们看来,只有排除心中一切情欲以至理智,才能客观地
体察万物之理或达到与万物之理相通的境界。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心态与审
美心理的“无私”境界也相吻合,因此,不宜认为这种静对文艺创作有害无益。
优秀的文艺创作,都理应有一个对宇宙人生宁静观照的心理前提,没有对万物静
心体察,就不可能达万物之理,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循理的深哀与深乐,其心动就
是盲目的。所以,只要我们所说的心静不是心死,就不至于像王船山所说的“丧
其神明”,就不能认为于文艺创作有害。但是,如果把心静理解为拒绝为一切外
物所动,并要求始终如“枯木死灰”,对文艺创作必然是消极的。心不动即不能
起情,无情便无诗,作诗之哀莫大于心死——对一切社会人生的不幸和欢乐无动
于衷,丧失一切社会责任感,还能有诗吗?老庄哲学的心静说显然又包含着这种
消极因素,不宜奉为圭臬。所以更值得赞赏的倒是王阳明的“静为体,动为用”
的主张,静为“循理”,动为“从欲”,两相统一,于人生于文艺创作才是积极的
(《答伦彦式》)。
二、“不平”与“哀乐”
如上所说,“不平”便是情(包括欲)动,诗因情动而作。情有哀乐(情的
具体形态繁复无穷,“七情”说也难括尽,但大体可分哀与乐两大类),因而诗之
所为作,起于人心之哀或乐。换言之,痛苦有诗,欢乐有诗;哀怨低迴有诗,慷
慨激烈有诗,只要是深于情者,无论对宇宙人生是深哀还是至乐,都可化之为诗,
诚如班固所云:“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汉书·艺文志》)所以,“不
平则鸣”其实是因哀乐而歌咏(作诗,扩而言之即一切文艺创作)之意。
然而,纵观中外诗史以至整个文艺传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绿思》第03期:众志成城,抗震救灾.pdf
- 《甄嬛传》滴血验亲时,敬妃的一句话,就让甄嬛下决心顶撞皇上也.pdf
- 《第七天》.PDF
- 《老人与海》的象征寓意美.pdf
- 《甄嬛传》曹琴默仅一句话就让皇上不见甄嬛,其细思极恐!.pdf
- 《认识慢性肾脏病》.PDF
- 《资深HR教你如何用好Excel》.pdf
- 《隋唐政治、制度与对外关系》书后.PDF
- 《红玫瑰与白玫瑰》.PDF
- 《海洋学报》中文版投稿须知.PDF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8单元《平均数》(课件).pptx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四章 第6课时 函数y=A sin (ωx+φ) 课件.pptx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四章 第5课时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课件.pptx
- 《井冈翠竹》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x
- 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 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3 Race to the pole课件.pptx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一章 第2课时 常用逻辑用语 课件.pptx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UNIT 1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课件.pptx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六章 第5课时 数列的综合应用 课件.pptx
-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Reading for Writing课件(内嵌音频).pptx
- 《我是什么》第1课时 精品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