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语译注》.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语译注》创新

《論語譯注》 楊伯峻譯注 中華書局 1980年 北京 《論語譯注》 試論孔子 導言 例言 學而篇第一 爲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衞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論語》詞典 試論孔子 (一)孔子身世 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說生於魯襄公二十一年(《公羊傳》和《穀梁傳》,卽公元前五五一年),一說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史記·孔子世家》),相差僅一年。前人爲此打了許多筆墨官司,實在不必。死於魯哀公十六年,卽公元前四七九年。終年實七十二歲。 孔子自己說“而丘也,殷人也”(《禮記·檀弓上》),就是說他是殷商的苗裔。周武王滅了殷商,封殷商的微子啓於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國宗室,因爲距離宋國始祖已經超過五代,便改爲孔氏。孔父嘉無辜被華父督殺害(見《左傳》桓公元年和二年)。據《史記·孔子世家·索隱》,孔父嘉的後代防叔畏懼華氏的逼迫而出奔到魯國,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因此孔子便成爲魯國人。 殷商是奴隸社會,《禮記·表記》說:“殷人尚神”,這些都能從卜辭中得到證明。孔子也說:“殷禮,吾能言之。”(3.9)孔子所處的時代正是奴隸社會衰亡、新興封建制逐渐興起的交替時期。孔子本人,便看到這些跡象。譬如微子篇(18.6)耦耕的長沮、桀溺,不但知道孔子,譏諷孔子,而且知道子路是“魯孔丘之徒”。這種農民,有文化,通風氣,有自己的思想,絕對不是農業奴隸。在孔子生前,魯宣公十五年,卽公元前五九四年,魯國實行“初税畝”制。卽依各人所擁有的田地畝數抽收賦税,這表明了承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詩經小雅北山》說:“溥天之 至於“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一傳統,更容易地被打破。周天子自平王東遷以後,王僅僅享有虚名,因之一般士大夫,不僅不是“王臣”,而且各有其主。春秋初期,齊國内亂,便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争奪齊國君位之戰。管仲和召忽本是公子糾之臣,鮑叔牙則是小白(齊桓公)之臣。小白得勝,召忽因之而死,管仲却轉而輔佐齊桓公。晉獻公死後,荀息是忠於獻公遺囑擁護奚齊的,但另外很多人,却分别爲公子重耳(晉文公)、公子夷吾(晉惠公)之臣。有的甚至由本國出去做别國的官,《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便述說若干楚國人才爲晉國所用的情事。卽以孔子而言,從來不曾做過“王臣”。他從很卑微的小吏,如“委吏”(倉庫管理員),如“乘田”(主持畜牧者——俱見《孟子·萬章下》),進而受到魯國權臣季氏的賞識,才進入“大夫”的行列。魯國不用他,他又臣仕於自己譏評爲“無道”的衞靈公。甚至晉國范氏、中行氏的黨羽佛佾盤踞中牟(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和邯鄲市之間),來叫孔子去,孔子也打算去。(17.7)這些事例,說明所謂“莫非王土”、“莫非王臣”的傳統觀念早已随着時間的流逝,形勢的變遷,被人輕視,甚至完全抛棄了。 這種動盪和變革,我認爲是由奴隸社會崩潰而逐漸轉化爲封建社會引起的。根據《左傳》,在孔子出生前十年或十一年,卽魯襄公十年,魯國三大家族便曾“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這就是把魯君的“三郊三遂”(《尚書·費誓》)的軍賦所出的土地人口全部瓜分爲三,三家各有其一,而且把私家軍隊也併入,各帥一軍。但三家所採取的軍賦辦法不同。季氏採取封建社會的辦法,所分得的人口全部解放爲自由民。孟氏採取半封建半奴隸的辦法,年輕力壯的仍舊是奴隸。叔孫氏則依舊全用奴隸制。過了二十五年,又把公室再瓜分一次,分爲四份,季氏得一半,孟氏和叔孫氏各得四分之一,都廢除奴隸制。這正是孔子所耳聞目見的國家的大變化。在這種變革動盪時代中,自然有許多人提出不同主張。當時還談不上“百家争鳴”,但主張不同則是自然的。孔子作爲救世者,也有他的主張。他因而把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主張稱爲“異端”。還說:“攻乎異端,斯害也已。”(2.16) 5.26)在魯國行不通,到齊國也碰壁,到陳蔡等小國,更不必說了。在衞國,被衞靈公供養,住了較長時間,晚年終於回到魯國。大半輩子精力用於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獻。他對後代的最大貢獻也就在這裏。 孔子的世界觀,留在下面再談。我們先討論孔子思想體系卽他的世界觀形成的淵源。我認爲從有關孔子的歷史資料中選擇那些最爲可信的,來論定孔子的階級地位、經歷、學術以及所受的影響等等,這就可以確定孔子的思想體系形成的淵源。 第一,孔子縱然是殷商的苗裔,但早巳從貴族下降到一般平民。他自己說:“吾少也賤。”足以說明他的身世。他父親,《史記》稱做叔梁紇,這是字和名的合稱,春秋以前有這種稱法,字在前,名在後。“叔梁”是字,“紇”是名。《左傳》稱做郰人紇(襄公十年),這是官和名的合稱。春秋時代一些國家,習慣把一些地方長官叫“人”,孔子父親曾經做過郰地的宰(卽長官),所以叫他做郰人紇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