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自觉与道路转型.pdf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自觉与道路转型.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自觉与道路转型.pdf

第 1 期 [ 总 第 3 7 期] 研 究 生 教 育 研 究 No . 1 2 0 1 7 年 2 月 Journal of Graduate Education Feb . ,2017 文章编号 :2095-1663(2017)01-0001-07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自觉与道路转型 戚 兴 华 \ 黄 崴 2 (1.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 州 510275;2.岭南师范学院,广 东 湛 江 524048) 摘 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至 20世纪90年代,制度建设一直是推动国内研究生教育发展的 主要力量。之后随着研究生教育基本制度框架的形成与稳定,研究生教育发展进入工程化阶段。制度建设 与工程化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百年发展的两大基本动力。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面临发展动力转型,质量治理 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自主发展的可选模式。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从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系统,从独立空间走 向公共空间;发展模式从静态环节体系走向动态主体体验,从学制-体制性知识学习研究走向个体-群体性学 术交流创新;发展主体从政府转为高校,主导因素从外部力量转向内生性力量;研究生自身发展重点从身份 确立转变到身份认同,从整体身份认同转化为个性化发展路径生成。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制度化;工程化;质量治理 : 中图分类号:G 64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设计始源于20世纪初,本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生与发展,除了受德国模式、美 土实践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从清末提出研究生 国模式和日本、苏联的直接影响外,还承载着“富民 教育设想以来,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至今已有110 强国”的国家寄托,受国家权力和政治需求主导,有 余年;从20世纪20年代大学开始招收具有本科层 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救亡图存的民族情绪影响了 次高等教育基础的研究生开始,有近百年历史;从政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国家存亡与危机意识弥漫 府统筹规划研究生教育,大学依章设立研究院开始, 其外;而实际需求导向则是中国研究生教育本土化 亦有 8 0 年。回顾中国研究生教育百年发展情况,制 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典型特征,社会发展与进步意识 度建设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题,历经波折与起 浸淫其里。外部力量塑造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 伏,有三条主线绵延其中—— 以学位体系为代表的 基本面貌,制度化与工程化是中国百年研究生教育 基础制度保障,以研究院(所)、研究生院为代表的组 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织机构演变和研究生招考机制沿革,分别从宏观制 _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 度、中层组织和微观机制反映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 制度演绎与动力机制 发展历程。 中国招生和培养研究生的百年历程,除去“文 (一)制度化: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 革”期间的阶段性停滞外,一直承续不辍,渊源有自。 中国当代研究生教育制度重建在“文革”后即启 收稿日期:2016-10-21 作者简介:戚兴华(1983-),男,河南周口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山大学研究生院职员。 黄崴(I 960-),男,河南信阳人,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 基金项目 :2015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项目(2015Y 0403); 2014年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 (2014JG XM -M S 02)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