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教育观下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pdf

浅谈生态教育观下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生态教育观下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pdf

怖育艺术教育与学生成长 浅 谈 生 态 教 育 观 下 如 何 在 音 乐 教 学 中 落 实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 刘晓燕 生态教育观认为,关心自然是关心社会、关 营养和能量,因此人的生理成长毫无疑问是人 心自我的基础,人对自然的漠视必然导致人对 体与外界交换的结果,人的心理成长也是如此。 人、对社会的漠视,继而导致人精神的扭曲。人与 心理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的,实践就是人的 自然的和谐相处可能是人类精神家园的根基。在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互动过程。人从外部学到了 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旋律中表达情感,则 知识经验,内化成个人的心理内容,又将这些心 是其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渠道。结合这两点认 理内容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调整,如此循环往 识 ,笔者在音乐教育中实践了一条“以生态教育 复。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与外 为发端,关注教育生态为终端”的小学生心理健 界的交换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正是人的主观能 康教育之路。 动性才使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如今的地位。从人 的个体成长看,也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差异 一、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发展观 导致人的发展差异。主观能动性的核心就是人 目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局限在对“问 的主动性,所以说人的主动性是人的生态性的 题”学生的个别、封闭的辅导上,较少上升到预防 第一特征。 的层次。生态发展理论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认 二是反思性。生物具有根据外界变化而适应 为,个体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到与其 的本能,而人的最高能力恰恰就是这种适应能 有直接、间接关系的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环境 力。人是靠什么来适应外界变化的呢?是反思。反 的制约。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无非是遗传、环 思的过程,也是个体学会将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 境和个体实践,遗传因素是很难改变的,但抓住 归因的过程,有正确的反思,才有正确的归因,不 环境和个体实践这两个因素,就好比抓住了生理 正确的归因倾向更容易导致不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锻炼和保健,心理健康教育也就进人了预 三是均衡性。均衡发展是一切生物发展的趋 防的层次。生态教育具有丰富的实践活动资源, 势 ,人也是如此,局部发展的过度或不足都会导 能够将个体实践和客观环境很好地统一起来。就 致整体发现的受限。而且片面的发展是导致心理 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生态特征的过程,心 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理的生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从某个角度上讲,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实质上 一是主动性。自然界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 是人的心理生态系统的紊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 征就是主动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获取 学中,专业知识的教授不应该是最重要的,而培 作者简介:刘晓燕,山东省青岛市冨源路小学校长,E—mail院hj92003@163.com (山东青岛,266000) 7 4 基础教育参考• 2017/03 怖育艺术教育与学生成长 养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品格、快乐的情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