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夺冠是专业主义胜利.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女排夺冠是专业主义胜利

女排夺冠是专业主义的胜利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无疑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上拿下的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不仅因为作为三大球项目之一的排球有着其他单项无可比拟的影响力,还因为曾经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女排精神”以这样一种最隆重的方式得以传承,重新绽放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获得冠军,并在女排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这三项重大赛事中,获得了史无前例的“五连冠”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之初,民族自信心从低谷开始强烈反弹,而接连登顶世界的中国女排成为一剂“强心针”。全国号召学习女排精神,以袁伟民和“铁榔头”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教练和队员成为被神化的民族英雄 自“五连冠”以来,虽然中国女排历经起伏波动,却是中国在三大球项目中唯一能够长时间保持在世界一流水平并时常在世界大赛中争金夺银的队伍。也因此,每当中国女排以至其他体育项目遇到低谷时,呼唤女排精神就成为一种习惯性表达 “竹棚精神”是上世纪80年代女排精神的萌芽和核心。当时的女排训练基地,条件十分简陋,排球馆是用竹子搭起来的。由于缺少训练设施和相应的专业保障,艰苦的训练让队员们练出了扎实、全面的技术,也造成大面积的伤病。但为“夺冠”故,大家舍命练,“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气,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 2001年,陈忠和接手处于低谷中的中国女排,一上来就重提老女排的“竹棚精神”。凭借超高强度的训练以及冯坤、赵蕊蕊、周苏红等“黄金一代”队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率队夺金,成就中国女排的又一个巅峰时刻 但竞技体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竹棚精神”可嘉,“竹棚”式的竞技观念和训练方式却已落伍。训练的强度过高以及不论比赛大小都过于看重比赛成绩的短视,让主力队员经常陷入疲劳作战的状态,这不仅导致了主力队员的伤病高发,也让新队员很难得到足够的锻炼机会,队伍很快陷入主力打不了、新人上不来的青黄不接的局面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由于饱受伤病困扰,主场作战的“黄金一代”整体水平已经大不如前,没能实现卫冕。之后,中国女排再陷低谷。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几乎重演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惨败经历,无缘四强 正在此时,郎平被中国排球管理中心“三顾茅庐”请了回来。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郎平就把几乎是一水年轻队员的中国女排重新带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郎平对于女排精神有着最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国女排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体制性弊端有着最直观的体察。凭执教国外职业俱乐部和美国国家队的辉煌战绩,郎平突破重重阻力,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突破和变革的方向:对女排选人用人的绝对话语权,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打造女排大国家队模式,甚至改变国内职业联赛规则等等,突破了现有体制和模式 郎平大刀阔斧地改组女排队伍,同时根据球队职业化的需求,扩大了教练组规模,并引入包括几名外籍教练在内的国际化专业团队。此外,郎平还一改以往“一个阵容打天下”的做法,根据不同等级的比赛安排不同水平和特点的球员前去练兵,“以赛代练”。连过去很受重视的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她也让助理教练安家杰带领以年轻队员为主的队伍前往参赛,而自己和大部分主力留在国内。虽然中国队因此输掉一些比赛,但这使得主力队员有了足够的时间休息和调整,也让年轻教练和队员得到了充分的实战锻炼机会 可以说,本次里约夺冠是中国女排在尊重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竞技体育运行规则基础上所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 让竞技体育回归职业化和专业主义路线,不仅郎平和她的团队应该如此,所有从事竞技体育的中国职业教练和运动员都应该如此。上世纪80年代人们呼唤“女排精神”有其具体时代背景,今天我们更应该呼唤体育的专业精神,回归竞技体育的本来面目,让竞技体育成为运动员的一种追求目标和职业生涯,而不是“金牌GDP”功利主义的工具 如果这一次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的奥运夺冠,能激发出一次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深度反思,加速沉疴积弊的传统模式的变革,那么其意义之重大或将不亚于30年前“五连冠”带给中国体育界以至全社会的启示和鼓舞 让体育的回归体育,市场的归市场,职业的归职业。勇夺金牌的精神和竞技体育的专业主义自然会成为一种向上力量,引领全社会持续而健康地关注体育,支持体育,热爱体育。由此,中国体育必将成为一个引领人们走向身心健康的宏大产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