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ppt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玄学ppt课件

魏晋玄学和王弼、郭象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王弼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郭象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概说 一.玄学——儒学化的道家 郭象:“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逍遥游》注) “三玄” :《易经》、《老子》、《庄子》。 二.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的过渡 《汉书·艺文志》:“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 《后汉书卷九十七·党锢传》: “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题:品题;拂:纠正,通弼),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倔强,自以为是,无所顾忌)之风于斯行矣。” 人物品题、清谈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后汉书卷九十八·许劭传》。《资治通鉴》卷五八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人物志·九征》: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 “中庸之德,其质无名。” “若夫温而能厉,威而不猛,恭而能安,斯不可名之理全矣。故至和之调,五味不形,大成之乐,五声不分,中和备质,五材无名也。”(皇侃《论语义疏》述而章篇“子温而厉”引《论语释疑》) 人物才性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人物志·九征》)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同上) 第二节.王弼的哲学思想 “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魏志·钟会传》注引) “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钟会传》注引) 《世说·文学》:“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 王弼著作:《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指略》、《老子注》、《论语释疑》。《老子指略》和《论语释疑》已佚。《论语释疑》部分见于皇侃《论语义疏》和邢昺的《论语注疏》中。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经部有辑本。 今人楼宇烈有《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版。 一、“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体系 何劭《王弼传》(见《钟会传》注引): “徽(裴徽,字文季,河东闻喜人,做过冀州刺史)……问弼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故恒言无所不足。” 《世说新语·文学》: “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1、有、无问题 “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邢昺《论语注疏》述而章引) “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若温也则不能凉矣,宫也则不能商矣。形必有所分,声必有所属。故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声者非大音也。……四象形而物无所主焉,则大象畅矣。五音声而心无所適焉,则大音至矣。”(《老子指略》) “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周易注·复卦》) 《老子指略》: “名之不能当,称之不能既(尽)。名必有所分(辨别),称必有所由。有分则有不兼,有由则有不尽。是以篇云:字之曰道,谓之曰玄,而不名也。然则言之者失其常,名之者离其真。……”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而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老子》25章注) 《老子指略》: “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声者非大音也。然则四象不形则大象无以畅,五音不声则大音无以至。” 2、体用 《老子注》十一章:“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又三十八章:“虽德盛业大而富有万物,犹各得其德。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 “德也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何以德?由乎道也。何以尽德?以无为用。以无为用,则莫不载也。”(38章注) 本末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老子注》52章) “崇本以举其末”。(38章注) “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注》40章) “《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眼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老子指略》) “闲邪在乎存诚,不在善察(辨善恶)。息淫在乎去华,不在滋章。绝盗在乎去欲,不在严刑;止讼存乎不尚,不在善听。故不攻其为也,使其无心于为也。不害其欲也,使其无心于欲也。……故见素朴以绝圣智,寡私欲以弃巧利,皆崇本以息末之谓也。” (《老子指略》) 动静、常变 “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周易注》复卦) 3.一与多 “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