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育渗透渗出 情系语文
德育渗透 情系语文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深入研究教材,随机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具体特点,随机进行。多年的教学使我感到,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认识形成了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受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较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象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与这种高大挺秀的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便促使学生经常产生类似的道德行为。 二、重视语文德育渗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贯穿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渗透理论,即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第二是指向理论,即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课文结尾或总结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在教授《詹天佑》一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采用渗透理论,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教师在导读第三段时,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五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困难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导读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对祖国衷心地热爱,同时也是我们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回忆伯父生前的四件事情,虽然例举的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内容,教师在导读此文时,既可结合每件事情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运用渗透理论,同时也可以用指向理论,将四件事情综合起来,和学生一起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第一件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对下一代的关心,第二件事,鲁迅先生谈“碰壁”,抨击旧社会,教师引导学生感悟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三四件事,鲁迅热情的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关心女佣阿三,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这四件事均指向一个结论:“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五段读完之后,顺理成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和同情关心帮助穷苦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课文结构美、文学意境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市政门路工程护栏施工技巧剖析.doc
- 师带徒治理规定.doc
- 师德师风进修心得理解3.doc
- 师生在小我生活中享用幸福.doc
- 左权大长大.doc
- 师范类通用自荐信7.doc
- 师范卒业论文.doc
- 师长教师会成员任务总结.doc
- 师长教师会部长请求书.doc
- 师长教师思惟的自觉时代.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