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隔震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隔震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pdf

第43卷 第2 期 山 西 建 筑 Vol . 43 No . 2 • 52 • 2 0 1 7 年 1 月 SHANXI ARCHITECTURE Jan . 2017 文章编号 :1009-6825 (2017) 02-0052-03 基础隔震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于 有 川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阐述了基础隔震原理和基础隔震设备应具有的特性,介绍了橡胶隔震支座、滑动隔震支座和混合隔震支座的特点,分析了 建筑中应用基础隔震技术的设计方法、经济效益及技术优势,指出基础隔震技术在建筑中应用需大力推广。 关键词: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原理,隔震支座,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U352.1 文献标识码:A 〇 引言 以免产生共振现象,从而有效的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2)增加 隔震支座的阻尼,最大限度的吸收地震波的能量,减少地震波对 地震的发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根据目前的技术手段,人 上部结构的能量输人,保证上部建筑结构的稳定。 们很难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地震的等级。传统建筑主要 依靠建筑自身的刚度来抵抗外力的破坏作用,不具有自我调节和 2 基础隔震设备特性 实时控制的能力,其在小的地震力作用下,建筑能够通过本身结 为了减弱地震力的破坏,保证建筑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建筑 构的整体性抵御地震力而保持建筑的稳定性,不至于造成人员及 的隔震装置具有以下特性:1)具有足够大的竖向承载力和竖向刚 生命财产的损失;而遇到稍微大的地震力作用时,建筑结构就会 度,能够支撑起上部结构的重量,保证上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 发生塑性变形和结构构件的损坏而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安全和稳定性。2)要有足够的水平刚度,使上部结构在地震力的 为了维护建筑的完整性,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需 作用下产生的平动周期能够有效的避免建筑的自振周期和场地 要对建筑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抵御地震力的破坏或通过技术手段 的卓越周期。3)要有适当的变形能力,隔震设备要储备一定的变 减弱传到建筑上的地震力,隔震技术就在这种理念下产生且慢慢 形,当地震发生时,隔震系统通过自身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保证 发展,隔震技术以其显著的减震效果和良好的经济适用性,已经 上部结构不会出现失稳的情况。4)要有复位特性,地震发生时, 得到工程和学术界的普遍认可[1]。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 隔震设备通过变形消耗地震的能量,地震结束后,隔震设备能够 效的探索与研究[2_4]。本文将综述隔震相关知识,并以某建筑为 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以预防地震下一次的发生。5)具有耐久性, 例,从建筑的隔震设计和采用隔震建筑的经济方面进行分析,以 隔震设备的应用要有足够的使用年限,具有防止被腐蚀等特性, 供参考。 使上部建筑一直处于安全状态中。6)隔震设备的构造应符合施 1 基础隔震原理 工的条件,方便建筑的施工安装。 基础隔震是将建筑的上部结构与基础应用隔震系统连接,通 3 基础隔震装置 过隔震系统减弱地震力对上部结构的能量输人,减少上部结构对 3.1 橡胶隔震支座 地震的反应,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基础隔震的简化计算简图如 1) 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天然橡胶隔震支座是由薄橡胶层和 图 1所示,隔震的加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如图2 所示。 薄钢板层交互叠置,经高温、加压并硫化制作而成。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