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doc.doc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doc.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doc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 摘 要 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各观测站1960-2010年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计算各站逐日的旱涝指数,并设定干旱、洪涝灾害的标准,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三峡工程建设前(1960-1994年)和一期建设完成后(1998-201年)各观测站旱涝指数超过标准值的天数,根据统计学原理,该天数变量服从二项分布,因此将研究问题三峡工程是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有影响转化为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即比较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各地区旱涝指数超过标准值发生的概率是否有显著差异。 对于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有很多种方法:渐近正态的方法、Bayes方法、Fiducial方法等,其中Fiducial方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Fisher首先提出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因其Fiducial分布的不唯一性,使得它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选定良好的Fiducial分布,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献[20]对于二项式分布的参数给出了一个较好的近似Fiducial分布。本文据此渐近Fiducial分布,利用计算机模拟出参数函数的渐近Fiducial分布的分位点,按照Fiducial方法的原理推导出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的拒绝域。进一步将其应用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否导致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加重”这一课题的研究分析,最后本文对此做出了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Fiducial方法;旱涝指数;三峡工程;二项分布 目 录摘 要 1 一 、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 1.2 研究目的 3 二 、文献综述、数据来源与处理 4 2.1 文献综述 4 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 三 、旱涝指数 5 3.1 指数 5 3.2 值的分析 6 3.3 旱涝程度的标准值 8 四 、统计模型 11 4.1 参数的Fiducial分布 12 4.2 参数的Fiducial检验 13 五 、三峡工程对旱涝灾害影响的分析 15 5.1 检验结果 15 5.2 结果分析 16 六 、结论及评价 16 参考文献 18 一、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工程项目。其水电站位于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阶梯级电站。 建造三峡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而后1953年,毛泽东视察三峡时,表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定周恩来督办。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探、设计、论证工作,并邀请了苏联水利专家参与。1992年建设三峡工程的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进入建设期。三峡工程分为三期,总工期17年。第一期工程5年(1992-1997年),已于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而宣告完成;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完成后,长江水位从原来66米提高到88米。第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2003年4月27日,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达到三峡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6月,水位提升到135米,回水至长江万州境内。第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2009年大坝竣工,再经过三年时间,即到2012年,最终坝上水位海拔高度将达175米,水位实际提升110米,回水将上溯到重庆境内。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预计为2039亿元人民币,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最终移民113.18万人。工程竣工后,防洪库容221.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在防洪、抗旱、航运、发电等方面产生重大的意义。正因为三峡工程如此浩大,从筹建的那一刻起,各种争议就未曾间断过。 早期的不同意见多偏重于经济和技术因素,普遍认为经济上无法支撑,技术上也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并且移民难度极大。1953年,建设提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水利专家黄万里、李锐等人的激烈反对。到了1980年代以后,国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更加广泛,涵盖了经济、政治、移民、环境、文物、旅游等各方面。由于三峡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伏旱,秋多雨,湿度大等特征,库区内植被类型多样,同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对于三峡工程是否影响周边的气候一直存在着争论。 1.2 研究目的 近年来,川渝大旱,西南大旱以及2007年重庆百年一遇的暴雨使人们对三峡的关注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先是持续少雨,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而后又持续降雨,使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旱涝灾害,再次将三峡推向舆论的顶峰。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个气象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