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痹证辨治十法精选
痹证辨治十法 重庆中医学会会长 主任中医师 一、 概念 (一) 何谓痹证 (二) 临床特点 (三) 源流 (四) 治则 (一) 何谓痹证 痹,阻闭不通之义。 痹证,是由于素体虚弱,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流注经络关节所致的经络痹阻,营卫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为主要病理变化,临床以肢体、关节、筋骨等处疼痛、麻木、重着,甚至关节红肿灼痛,屈伸不利为特征的疾患。 西医:风湿热、关节炎。 (二) 临床特点 1. 肢体、关节、筋骨等处发生酸麻、疼痛、重着,甚至关节红肿灼热、屈伸不利。 2. 初伤经络,久入脏腑。 3. 反复发作。 (三) 源流 1. 始见于《内经》 2.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 3. 李东垣、朱丹溪 1. 始见于《内经》 ①病因:《素问·痹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1. 始见于《内经》 ②分类: A.根据发病时间、部位不同,分五痹: “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素问·痹论》 B.根据风寒湿三气的偏性,分痛、行、着 1. 始见于《内经》 ③病势:日久不愈,可进一步发展侵入五脏,发为五脏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素问·痹论》。其中心痹多见。 2.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的“历节”属本病。 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治本病。 3. 金元时期 李东垣、朱丹溪:称痛风。 (四) 治则 祛邪通络。 二、 病因病机 内因和外因结合而成痹 三、 辨治用药 (一)、祛风通络 是针对风滞经络的“行痹”而设的。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游走串痛、痛无定处,或兼恶风发热等症。 祛风通络 祛风宣痹汤(羌活、防风、桔梗、川芎、海桐皮、桂枝、白芍、甘草)。 (二)、散寒通络 是针对寒阻经络的“痛痹”而设的。 临床表现:关节剧痛,得热则舒,遇冷加重,固定不移,甚者经脉拘急,屈伸不利。 散寒通络 乌头汤(麻黄、白芍、黄芪、甘草、川乌、蜂蜜)。 (三)、除湿通络 是针对湿滞经络的“着痹”而设的。 临床表现:肌肤麻木不仁,关节重着疼痛,或筋脉拘急,行动不便等。 除湿通络 蠲痹除湿汤(苍术、防己、五加皮、桂枝、木通、苡仁、蚕砂、木瓜)。 (四)、清热通络 是针对热滞经络所致的“热痹”而设的。 临床表现:肌肤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扪之灼手,拒按。 清热通络 加减苍术白虎汤(苍术、石膏、知母、滑石、赤小豆、木通、防己、甘草)。 (五)、行气通络 是针对邪滞经络,气机受阻而设的。 临床表现:以肌肉胀满不适,疼痛难忍,时轻时重等为特征。 行气通络 推气散(自拟方:苏木、川芎、姜黄、甲珠、乳香)。 (六)、化瘀通络 是针对瘀血闭阻经隧,络道不通的痹证而设的。 临床表现:关节肌肉刺痛,固定不移,尤以夜间痛甚等为特征。 化瘀通络 新加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归尾、生地、赤芍、川芎、全蝎、桂枝、牛膝)。 (七)、化痰通络 是针对痰浊痹阻经络,络道不利而设的。 临床表现为:肌肤麻木不仁,多局限于某一部位,日久不愈。 化痰通络 白芥二陈汤(白芥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白芥子涂敷法 (八)、益气通络 是针对气虚所致的络道不通而设的。 临床表现:肌肉关节绵绵作痛,日久不愈,神疲倦怠,劳累更甚。 益气通络 黄芪蠲痹汤(自拟方:黄芪、党参、羌活、独活、威灵仙、牛膝、炙甘草)。 (九)、温阳通络 若痹证日久不愈,阳气受损,经络失于温煦,致使经气运行受阻,即可形成阳虚痹证。 临床表现:肌肉关节冷痛,四肢不温,面色晄白,畏寒神怯,劳则更甚。 温阳通络 仙淫通痹汤(自拟方:仙茅、淫羊藿、熟地、杜仲、附片、桂枝、鹿衔草、炙甘草)。 (十)、养血通络 是针对阴血亏虚,经脉失养,络道不利而设的。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唇甲无华,肌肉关节软痛,或肌肤麻木不仁,甚则筋脉拘急。 养血通络 加味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乌梢蛇、炙甘草)。 * * 周天寒 素体虚弱,卫阳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 素体阳盛,内蕴蓄热,复感外邪,邪郁化热 邪气流注经络关节 经络阻痹,营卫不通,气血运行不畅 痹证 偏风,行痹 偏寒,痛痹 偏湿,着痹 偏热,热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电解制氢工艺》课件.ppt VIP
-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素材积累)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统编版).pdf VIP
- 1-6届汇总中南地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竞赛”试题与答案.pdf VIP
-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方案范文.docx VIP
- 2024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公开招聘专技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诗化小说+课件.pptx VIP
-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 GBT35796-2025(附服务流程).docx VIP
- 项目建筑垃圾排放台账.docx VIP
- GB 50794-2012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高清晰版.docx VIP
- 中国航空学会-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