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创新驱动建设制造强国
以创新驱动建设制造强国 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布局正在发生变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和效率,完善体制机制,加快优化环境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10年行动纲领,明确了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支撑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制造业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竞争局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必须把握全球制造业的变化趋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应对各种挑战,化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全球制造业的竞争特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金融危机暴露了世界经济结构的矛盾和问题,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制造业再度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布局正在发生变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1.全球制造业占GDP的份额有所降低,国家集中度较高。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降中趋稳。一些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欧盟的制造业比重经历了较大幅度下降后,正在缓慢回升。亚洲国家的制造业比重较高,中国、韩国和日本位居前三位。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制造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根据国家收入水平分类,中等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占GDP比重最高,高收入国家次之,低收入国家最低,2013年分别约为20%、15%和9%。总体看,制造业的集中度较高,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和印度六国共占世界制造业GDP的60%
2.制造业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效率优势。过去10年,世界主要国家制造业成本优势发生较大变化,大部分国家的制造成本在上升,有些国家依靠提高效率抵御成本增加,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一些原本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国家制造成本增加,效率下降。在新兴国家出现分化,如巴西的制造成本最高,墨西哥的制造成本较低,低于中国;而俄罗斯和东欧等国家的制造成本有较大提升,已接近美国。二是一些原本制造成本较高的发达国家通过鼓励创新和市场竞争,提高效率,降低了相对成本,如美国。过去被认为重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相对滞后的英国,制造业成本在西欧最低。三是综合成本影响制造业竞争力。如,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于美国,但因劳动生产率较低,能源、土地和物流等其他成本高于美国。总体看,中国制造业的综合成本与美国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根据波士顿集团的分析,在全球排名前10的商品出口国中,除中国和韩国外,其他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都高于美国
3.创新成为推动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要素成本的上升,各国通过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生产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发展,全球制造业进入新一轮技术升级周期。德勤全球制造业竞争指数显示:2010年起,中国的制造业竞争指数居世界第一,但美国正在与中国争夺制造业第一。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布局正在调整,一方面,高制造成本的发达国家向高价值制造业转型,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一些传统制造强国投资于先进制造技术,恢复竞争力。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东南亚五国制造业正在崛起
4.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加剧。许多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了《德国工业4.0战略》,英国颁布《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实施《产业振兴战略》。尤其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新税收政策下,一些依靠北美本土市场的制造业开始回流美国。目前,世界出现两个强有力的制造业区域集群,北美和亚太地区国家占主导地位
5.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人才。根据德勤对全球主要制造企业高管的调查结果,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排序结果依次是:人才、成本竞争力、生产力、供应商网络、基础设施、财税政策、法律制度、市场规模、医疗保健和政府投入等,人才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制造业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美欧提出再工业化,加大贸易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
1.中国制造业的优劣势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制造业具有多方面优势:一是门类齐全,配套基础好,制造能力强;二是拥有巨大的市场,可提高创新的规模效益;三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能力强;与发达国家相比,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多,成本相对低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劳动力成本提升较快,劳动生产率不高,综合成本较高,附加值较低;制造业产品质量较低,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实力有较大差距;基础工业相对薄弱,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赖度较大;劳动密集制造开始外移,产业和技术空心化值得警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丝素蛋白溶液对鲜切苹果保鲜作用探究.doc
-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草原文化传播探究.doc
- 两种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效果.doc
- 两种预备方法在根管治疗诊间疼痛临床观察.doc
- 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市场经济思想.doc
- 严格把好扶贫项目 用心打造美丽陵水.doc
- 中医院专科护士培养及使用一体化模式初探.doc
- 中国PE投资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doc
- 中国·上海国际婚纱摄影器材展览会震撼来袭.doc
- 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在汉元两代书坛体现.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