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微线圈的合成、表征及形态研究.pdfVIP

碳微线圈的合成、表征及形态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碳微线圈的合成、表征及形态研究.pdf

Voi. 26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报 No. 9 2 0 0 5 年9 月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1589 ~ 1593 碳微线圈的合成、表征及形态研究 李文军,郭燕川,陈丽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 以镍为催化剂,在助剂噻吩的作用下,采用乙炔高温热解法合成了规则、均匀、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碳 微线圈. 用同一次实验所得的产物,从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研究了碳微线圈形态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并进一 步通过改变反应器的结构做了比较实验,结合SEM ,TEM ,SAED 和XRD 等表征手段对这一规律进行分析研 究. 结果表明,反应气流的流向以及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是导致碳微线圈形态变化 的两个重要原因. 另外,对碳微线圈的结构、生长机理以及噻吩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碳微线圈;螺旋;形态;碳纤维;催化热解 中图分类号 O612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1-0790 (2005 )09-1589-05 碳材料是材料科学中研究得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碳材料的形态多种多样[1 ~ 4 ],具有许多优良的 [5 ] [6 ] 性能. 碳纤维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 、复合材料添加剂 、贮氢材料以及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因而 [7 ,8 ] [9 ] 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 特别是Motojima 等 首先发现具有规则紧密双螺旋结构的碳纤维(Carbon micro-coiis ,简称碳微线圈)以来,由于其独特结构,被认为是在电磁波吸收体、可调微器件、场发射等 领域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10 ] [11] . Kuzuya 和Xie 分别采用等离子催化法和微波CVD 法均得到 [12 ] [13 ] 了含有碳微线圈的螺旋状碳纤维. Bai 采用氧化铝模板法制备,但未获得成功. Chen 等 采用乙炔 高温裂解法制备碳微线圈,该法由于设备简单、重复性好而备受关注,用此方法制备碳微线圈已有许 多报道[14 ~ 16 ] . 然而所得产物纯粹为形态规则、均匀的碳微线圈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在合成得到形态规则、均匀碳微线圈的基础上,从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研究了同一次实验所 得产物的形态变化与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认为,反应气流的流向以及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 理和化学变化是引起产物形态变化的两个重要原因. 从而为进一步优化碳微线圈的合成条件提供依 据. 本文还对碳微线圈的结构、生长机理以及噻吩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 实验部分 !. ! 试剂与仪器 Phiiips XL-30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300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JEM 2000FX 透射 电子显微镜;Renishaw RM2000 型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Phiiips PW 17 10 X 射线衍射仪;Fiash EA 1112 与Vario EL !元素分析仪. 镍粉的平均粒径为5 m ,购自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噻吩为分析纯,购自北京兴津化工厂;Ar 气 及H2 气均为高纯气体(纯度大于99. 99% );乙炔纯度大于99. 9% . !. # 实验过程 采用如图1(A )所示的实验装置,将装有0. 06 g 镍粉催化剂的小瓷舟置于石英管(内径16 mm ,长 度1 200 mm )中. 通Ar 气排除空气以后开始加热,当温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