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襄阳民俗看民俗的地方性特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襄阳民俗看民俗的地方性特征 摘要:民俗特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但是有一些民俗却是一些地方所独有的,具有其地方性。我们从襄阳的富有当地特色的种种习俗说明民俗的地方性问题。 关键词:襄阳民俗 当地特色 民俗 地方性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流域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 一、物质民俗 孔明菜,俗称“襄阳大头菜”,又称“蔓茎”是湖北省襄阳市的特产,以襄阳市襄州区东津镇与双沟镇所产大头菜最为有名。主要材料为芥菜,经过特殊工艺腌制而成,主要分五香味与普通味两种。由于襄阳大头菜主要用盐腌制而成,因此能存放较久,一般可存放半年以上。具有2000多年种植史的襄阳大头菜大有来头,其本为山野之物。相传三国时期,蜀军因长年征战,士兵苦于不能吃到下饭的菜,军师诸葛亮灵机一动,将他在襄阳隐居时的芥菜进行腌制,这就是现在的襄阳大头菜的来历。从此襄阳人腌制大头菜的习俗和方法就逐渐发展,流传至今。现已成为远近驰名的地方传统产品。 襄阳最出名的吃食就是牛油面。牛油面是襄阳人最喜欢的早餐。是襄阳人最经典的面食中的一种。特点是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很多襄樊人如果两三天不吃牛油面,感觉口中无味,食欲大减。牛油面做法简单:水开后将面下入锅内,煮开后捞起,加香油凉拌。吃时,撮一把放入搭勺,伸进沸水中冒热,然后加上熬好的牛油、辣子及其他作料即可。吃牛油面时,再喝一碗襄樊黄酒,惬意而舒服。襄阳经典面食还有荤系牛杂面、牛肉面和素系豆腐面、海带面。荤系是在牛油面中加入牛肉或者牛杂等肉类素系是在牛油面中加入豆腐海带等素菜。一般面中放有辣椒。 二、社会民俗 婚俗: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古人十分重视,礼仪甚繁,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6礼。襄阳婚嫁逐渐演化为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 首先是订亲。男方父母请红爷(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则由红爷将女方的“八字庚贴”(即写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时的柬贴)交付男方。俗称“拿八字”,也叫“传庚”。男方父母择吉日请信任的算命先生将男女二人的八字进行推算,叫做“合八字”。若二人命里相犯相克,则婚议作罢;若相合相生,则可订亲。整个订亲过程由父母作主,青年男女不得过问。俗谚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次是择期。订亲之后,男方每年给女方送一次礼物,叫“填庚”。到适当时候,男方请红爷到女方协商迎亲日期,女方则提出聘礼规格要求,红爷往来奔走,双方同意后即下聘礼,确定迎娶日期,一般订在黄道吉日,或阴历双日子。襄阳人喜爱选择初八、十八、二十八几天,叫做“要得发,不离八”。 最后是迎亲。民间也叫“过期”。女方在迎亲前一日设宴待客,男方在迎亲当天中午设宴。迎亲当日,男方清早出发到女方家迎接新娘,不管多远,一般认为婚车迎接到新娘后要在十二点之前到达才算吉利,女方这边在男方来迎亲时有开门红包,一般有两道门,在第一道门上有一个大的,大红包一般是新娘的兄弟姐妹所得,还有几个小的,但是小的没有定数,如果开门人不满意,男方要一直递红包直到开门人满意为止。第二道门上只意思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不能不拿,在新郎进了新娘所在房间之后,要帮新娘穿鞋,但必须先把鞋找到,一般是由新娘的姐妹或者朋友把鞋藏起来,由新郎本人和朋友找。为了方便新郎,女方一般是把鞋提在手里,但不会太明显,而男方这个时候如果发现了就会在鞋上纠缠一番,最终会给出红包,这就是提鞋红包,不过遇到粗鲁的就会直接动手抢。穿上鞋后再经一番折腾再举行婚礼仪式后新郎就可以抱走新娘了。新娘由兄弟或侄辈男丁相送,叫做“发亲”。新郎接新娘来回路上要转成一个圆,意喻一个圆点,圆圆满满。到新郎家后要举行婚礼仪式。正午十二点大宴宾客,谓“喝喜酒”。凡送礼亲友都在宴请之列。娘家送亲的必坐首席、上席,吃完酒席当即回家。在婚礼仪式中,大部分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在听到新娘,新郎叫自己爸爸,妈妈的时候,都要给新娘和新郎红包,表示自己的一点心意。有的人把它叫做改口,有的把它叫做认亲。婚礼仪式中,新人双方的父母在商量给新人红包的时候,红包的个数一定要一致。要求是,如果双方的父母给红包就都要给。不要一方给,一方不给。一方的父母给一个红包,另一方的父母也给一个红包。一方的父母给2个红包(父母一人给一个),另一方的父母也给2个红包。 如果不给,双方父母就都不给。第三天,新娘的兄弟或侄辈来迎新婚夫妇至娘家,谓“回门”。酒饭后即返回男家,谓“三天不空房”。在整个迎亲过程中,还有许多琐碎的象征性研究。如洞房床上撒放花生、板栗、红枣,即“早立子”(枣栗子)和生花胎(交替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fig8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