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马古道从这里开始.doc
茶马古道从这里开始
昔日皇家古茶园种在寻常百姓家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每一饼普洱茶都诉说着自己的历史,而这一切都要从古普洱府的所在地――宁洱说起。
“普洱”为哈尼语,意为水湾寨,是沼泽水洼比较多的地方。1729年,清王朝在宁洱设立普洱府,是当时云南的四大名府之一,所辖区域包括今天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这些地方都是普洱茶的主产区。清政府专门派茶官到普洱府管茶,各大茶山把茶叶运送到普洱府,在这里集散、加工、制成普洱茶,把上等的茶叶进贡宫廷,而有些茶叶通过茶马古道运送到西藏以及内地各省,满足藏区的日常所需和内地达官显贵的奢侈和逸兴;有的则远销东南亚、南亚及欧洲各国,成为异域国度的品评佳茗。就这样,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府成为普洱茶的原产地,也因普洱茶更加人杰地灵。站在宁洱县城的茶源广场,各种与茶和道有关的雕塑林立其中,不难想象古代制茶、运茶、车水马龙之盛况。而远望对面的普洱山,可见在其“心脏”位置,在一片呈倒三角形光秃秃的绝壁上,天然生长出一些绿油油的树木,仔细一看这些树木排出的形状,正是一个草书的“茶”字。据老人说,前些年普洱茶衰落的时候这个“茶”字一度消失,这些年普洱茶重新兴旺起来这个天然的大“茶”字又长得十分明显,再加上吕洞宾、仙人洞的传说,为这个天然“茶”字更添几分神秘,可见宁洱与茶的不浅缘分。
在距宁洱县城31公里的困鹿山,正是昔日的皇家古茶园。矗立于困鹿山之顶,崇山岭峻,一棵棵高大的老茶树又一次颠覆了我对茶的概念。山上云遮雾罩,雨量充沛,因此验证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道理,所产的茶叶清香可口,是“普洱茶”中的一秀,历来为皇家贡茶的首选。清朝年间,每年当大茶林春茶采摘时节,官府就要派官兵进宽宏监制茶叶生产制作,并把制好的人头茶、七子饼茶、沱茶运去北京,进贡到皇宫里去。末代皇帝溥仪说皇宫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至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清光绪年间的普洱茶呢。由于具有历史悠久、越陈越香、作为“可以喝的古董”等特性,近十多年来,普洱茶在台湾兴起,在香港被炒热,不断升值,人们又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成为茶叶大家族的新宠,也让这种云南特有的普洱茶重新声名远扬。
而在深山遗落的皇家古茶园困鹿山上,这里居住着世代种茶、爱茶、护茶的哈尼人家。实行农户认养古树的保护方式,每家都认养了几棵到几十棵古茶树。皇家古茶园成了百姓家的房前屋后,在这片茶林里有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等多种类型的茶树,主要是大叶种茶树,作为普洱茶的原料,据考证,树龄最大的在2000年以上。大部分茶树比人高,每到采摘季节,便可以看到当地村民爬到茶树上采摘茶叶,别有一番景象。在这片古茶树中,著名演员张国立终生认养了一棵目前发现株型较为完好、属栽培型的古茶树,其树杆胸围2.53米,树高25米左右,分枝三岔,被当地人称为“名人树”。这又为困鹿山增加了不少人气。
茶马古道上的那些事
茶马古道,马帮,茶叶,艰险,美景……田壮壮《德拉姆》和NHK《茶马古道》中一幅幅画面浮现在眼前,更感其神秘与美丽。在宁洱,第一次与茶马古道亲密接触,走在树木丛林间光亮的石板路上,抬头密林间透出一线湛蓝天,低头石板路磨得光溜溜,不时会发现深有2公分的马蹄印,马铃的叮叮当当声依稀回荡……
在我的印象中,茶马古道是四川、云南两省产茶地与西藏的贸易通道,用马匹运送茶叶和其他生活用品,来到宁洱,才发觉此概念颇为狭隘。在宁洱茶源广场的茶马古道零公里纪念碑上,雕刻着从这里出发的5条古道:一是由宁洱经昆明到内地各省、京城的官马大道;二是从宁洱经下关、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转至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关藏茶马大道;三是从宁洱过江城,入越南莱州再转至欧州等地的江菜茶马道:四是从宁洱经思茅过澜沧,后到孟连出缅句的旱季茶马道:五是从宁洱过勐腊至老挝北部各地的勐腊茶马道。自古以来,因为茶叶,这五条道路让宁洱与世界连接起来。
在古道上,有无数驿站供马帮食宿,被称为马店。从宁洱出发,南下第一个驿站便是那柯里。沿着石子路走进寨子,四面环山,两边菜绿畜肥,好一派田园风光。行至两条小河相汇处,潺潺流水,两边木质楼阁水榭与绿色的凤尾竹交相辉映。走近一看,各种以水流为动力的半机械农用工具,石磨、水碾,在哗哗的水流声中吱扭扭地转着,让我这从小生活在城中的孩子大开眼界。小河上有一座风雨桥,相传“那柯里”原名“马哭里”,马儿到了此地,望湍急河水而却步,流下眼泪,爱马如命的马锅头几次上书官府之后,在这修建了“风雨桥”,从此,“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为傣语“桥边肥沃的土地”。过了风雨桥,便来到“荣发马店”,不禁想起“小桥流水人家”之境。洗马台、马掌铺、拴马桩子、马驮……这些昔日马帮必备之物陈列其中,旁边便是茶马古道的一段,古道依在,瘦马和西风早已不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