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分析

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 品德心理概述 道德发展理论 品德形成与培养 品德不良的矫正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一、品德的界定 (一)品德或道德品质(moral trait)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二)品德的说明 1.品德是内在的心理倾向,它由内而发支配个人的外显行为。 2.品德不同于道德,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3.品德不同于个性,品德是个性中最具有评价意义的部分。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因素构成说 1、二因素论:道德需要、道德能力 2、三因素论:知、情、行 3、四因素论:知、情、意、行 4、五因素论:知、情、信、意、行 5、六因素论:知、情、动机、意、行、评价 (二)功能结构说 1.生成结构是指个体从非道德状态过渡到开始出现道德行为或初步形成道德性时的心理结构; 2.执行结构是指个人在道德性生成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有意识地对待道德情境,经历内部冲突、主动定向、考虑决策和调节行为等环节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是道德性向品德过渡的一种形式。 3.定型结构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品德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它是在执行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具有更高的激活性、阶段简缩性和自动化功能。 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一)社会规范学习 是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二)品德发展的实质 1.品德的发展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逐渐构建自己的行为判断准则的过程。 2.皮亚杰认为,品德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对社会现实的适应;班杜拉认为,发展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3.品德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逐渐内化,主动建构相对稳定的行为判断准则的过程。 一、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他律到自律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0-5) 2.他律阶段(5-8) 3.自律阶段(9-11) 第二节 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 对偶故事(一) A.妈妈不在家,一个小孩为了帮助妈妈做事,不小心打碎了一盘玻璃杯。 B.妈妈不在家,另一个孩子为了偷柜上的糖果吃,结果打碎了一只玻璃杯。 提问:(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对偶故事法(二)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以帮助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回家的时候,他将会发现墨水瓶灌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 提问:(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行为更坏一些?为什么?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采用“开放式”的手段来揭示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同时保留皮亚杰成对故事中的冲突性特征。他选古代哲学家常采用的“假设两难情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 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 一、海因兹偷药救妻 海太太患了一种特别癌症,生命危在旦夕。经医生诊断,只有一种药物可治,而该药只能在镇上一家药房买到。因为是独家生意,药房老板就把原价两百美元的药物,提高十倍,索价两千。海先生因为了给太太治病,已用尽所有积蓄,他四处求亲告友,也只能凑到半数。海先生恳求老板仁慈为怀,让他先付一千元取药,余款留下字据,稍后补足。老板不为所动,坚持一次付现。海先生绝望离去,在第二天夜里,他破窗潜入药房,偷走了药物,及时挽救了妻子一命。海先生的作法对不对呢? 警官的矛盾 与海因茨先生同住一镇的警官布朗先生,在夜间值完班回家的途中,正好看见海先生击破窗子进入药房内,而且他也听说过海先生缺钱买药的困境。布朗警官觉得虽当值时间已过,但维持全镇治安,仍属职责所在。在迟疑之间,海先生已经偷得药物而离去。布朗警官应不应该进一步追查海先生破窗偷药的案件呢? 柯尔伯格的3水平6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第1水平:前习俗水平。大约在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阶段。此水平分两个阶段。 第2水平:习俗水平。大约自小学高年级开始,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第3水平:后习俗水平。大约自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时开始。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情感研究 1.弗洛伊德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儿童将父母的批评和社会的批评内化为超我(良心)。 2.良心的

文档评论(0)

105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