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研究.pdfVIP

华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论文 寸田种业 华 北 地 区 不 同 年 代 玉 米 杂 交 种 主 要 农 艺 ,I生状 演 变 规 律 研 究 卢振宇t,2 李明顺 1李新海 1 李炳华2 谢振江3 张世煌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2山东省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55033: 河北省唐 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063001) 摘要:通过对我 国华北地 区1970—2005年审(认)定的26个 159、掖单 19、农大 3138、农大 108:2000年 品种 玉米单交种 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 .认为我 国华北地 区玉米杂 (2000s):沈单 16号 、鲁单 981、登海 9号 、鲁单 50、郑 交种主要农 艺性状的演变规律 为:株 型由平展型逐渐 向紧凑型 单 958。 和半紧凑型过渡 ;产量稳步提 高;穗 长、穗粒数和行粒数增多 ;穗 与26个有代表性的玉米单交种相对应 的34个骨 位高有下降趋势:秃尖长和秃尖度有上升趋势:千粒重、株高、穗 干亲本 自交系 :525、517、塘 四平头 、获 白、C103、黄早 行数 、穗粗 、出子率、ASI和成熟期等性状趋 于稳 定;产量的绝对 四、U8112、掖 107、吉 63、M14、Mo17、E28、自330、沈 杂种优势和相对杂种优势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 试验结果认 5003、吉 853、综 31、郑 22、吉 846、丹 340、掖 478、掖 为 ,千粒 重、行粒数 、穗粒数 和穗 行数对提 高玉米产量 的作 用最 大.是我 国华北地 区2O世纪 70年代 以来玉米杂交种提高产量 52106、7884Ht、Mol7Ht、X178、黄 C、郑 58、昌7—2、沈 的重要 因素 137、K12、444、鲁原 92、齐 319、9801、P138。 关键词:不 同年代 :玉米杂交种 :农 艺性状 :演变规 律 ;杂种 1.2 方法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111.2006年冬在海南南 优势 繁基地进行 。密度为主区,3个处理 .每 hm 分别为 30000、45000、60000株 ,杂交种和 自交系为副区,分别 自1949年以来 .我国华北地 区进行了5-6次玉米 为26和34个处理 。各 3次重复 ,两者紧靠种植。每小 品种的更换 .每次玉米 品种的更换都会使玉米产量大 区2行 .行距为 60cm,行长为 4m 田间调查和小 区收 幅度提高l【j玉米的产量是受玉米多个主要农艺性状不 获按玉米 田间试验记载项 目和标准[121.每小 区随机取 同程度影响的.而各性状之间也相互影响.即各性状间 l0株f每行 5株1作为样株 。每样株调查 的性状有:株型、 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f21。欧、美等 国,曾经对不同年代 千粒重、穗长 、穗粗 、穗行数 、行粒数 、穗粒数 、秃尖长 、 玉米不断增产的原因有过这方面的研究和报道_3】4].国内 出子率、秃尖度、株高、穗位 、成熟期 、ASI、单穗粒重,其 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却很少。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我国华 中穗长 、穗粗 、穗行数 、行粒数、千粒重 、单穗粒重等穗 北地 区 1970—2005年审 (认)定的26个玉米单交种的 部性状的测定是在果穗收获后.待果穗水分低于 13% 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5[-81.明确品种更替过程中主要农艺 时进行.以消除收获或考种时水分差异对研究结果 的 性状的演变趋势 、增产原 因,以期从 中找出变化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