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节 锁 肛 痔---肛管直肠癌 一、概述 ⒈定义:本病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 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 ⒉发病年龄:40岁以上 ⒊早期特点:便血 二、病因病机 湿热下注、火毒内蕴,结而为肿是病之标;正气不足、脾肾两亏乃病之本。 直肠癌多为腺癌。肛门部疤痕组织、湿疣、肛瘘等亦可诱发癌变。 三、诊断 ⒈临床表现 ⑴便血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大便带血,血为鲜红或黯红,量不多,常同时伴有粘液, 呈持续性。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 感,粪便中有血、脓、粘液,并有特殊的臭味。 ⑵排便习惯改变 常见的早期症状。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有排便不尽感等。 ⑶大便变形 便细、便扁,并出现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等。 ⑷转移征象 ⑸查体:早期呈现疣状。进一步发展,在肛门部可看到突起包块或溃疡,基底不平, 质硬,并可能有卫星转移结节和腹股沟淋巴节转移 ⑹直肠指检: 80%的直肠癌位于手指可触及的部位,可以扪到肠壁上的硬块、巨大溃疡或肠腔狭窄。指套上染有血、脓和黏液。 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⑴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⑵钡剂灌肠检查 ⑶病理学检查 (4)其他检查 四、鉴别诊断 早期应与痢疾、肠炎、内痔出血等鉴别;触到肿块,应与息肉、肛乳头肥大等鉴别; 肛管癌性溃疡应与肛漏、湿疣等鉴别 五、治疗 本病一经诊断,应及早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 ⒈辨证论治 ⑴外治:外敷九华膏或黄连膏 ⒉其他疗法 ⑴手术 ⑵放疗与化疗 ⑶灌肠:败酱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80ml,保留灌肠,每天2次,每次40ml。 六、预防与调护 40岁以上,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及便血者,即应早期就诊,警惕直肠癌的发生。 肛门直肠疾病 湖北省中医院肛肠科 脱肛 [概述] 一定义:(现代)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中医理论“肛门者,大肠之下截也”,故大肠之下截脱出谓之脱肛。 二、特点:(1)主症: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并 伴肛门松弛。 (2)对象: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 (3)全身症状:起病缓慢,全身症不明显,多为虚证。 二、病因病机: 1、小儿气血未旺,老人气血衰退,妇女生产耗气——气血耗损---——固摄失司而脱出。 2、慢性泻痢、长期咳嗽、习惯性便秘——气虚下陷,固摄失司。 西医病因: 1解剖因素:(1)小儿骶尾弯曲较正常浅,直肠呈垂直状,腹内压增加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脱出。 (2)或某些成人直肠前陷凹处腹膜较正常人低,腹压增高时肠袢直接压迫于直肠前壁将其下推而脱出。 2、盆底组织及肛管的软弱和松弛无力 :老年人肌肉无力括约肌松弛,骨盆直肠窝等间隙脂肪量减少,女性行育过多和分娩时会阴撕裂,幼儿发育不全均可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不能支持直肠正常位置。 3、神经障碍:手术损伤或肿瘤侵犯骶尾神经导致提肛肌麻痹;神经性疾病及神经过敏营养障碍引起所支配的直肠周围组织和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致不能支持直肠而脱出。 4、长期腹压增加:如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长期咳嗽等均可致长期腹压增加而使直肠脱出。 病理:肛提肌分离:直肠前陷窝加深,直肠与骶尾分离呈垂直状,乙状肠过长,肛门括约肌松弛。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好发对象:多见于幼儿、老人、久病体弱及身高瘦弱者,妇女因盆骨口较大及分娩等发病率高于男性。 2、主症:脱出—早期便后直肠粘膜从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以后渐不能自然界回复,须手托或平卧方能复位,——日久失治,致各层组织向下移位,直肠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咳嗽、蹲下或行走时脱出。 3、伴随症状:常有大便不尽和不畅,严重者或下腹部坠胀,腰痛、腹股沟及两侧下肢有酸胀和沉重感觉;或因直肠粘膜反复长期脱出暴露在外,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肛门潮湿、瘙痒。 4、全身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 二、查体:(视诊)可见肛门呈散开状,指检常发现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肛门镜检可见直肠内粘膜折叠。 分度及鉴别诊断 分度 一度脱出直肠粘膜长3~5cm,淡红色,呈环形层状,质柔 软,无弹性。可自行回复,多无肛门松弛。 二度脱出直肠全层长5~10cm,淡红色,呈圆锥状,质较 厚,有弹性。需手托回复,肛门松弛。 三度脱出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10cm以上,呈圆柱状,质很厚,有弹性。手托或平卧可回复,肛门松弛无力 四、鉴别诊断 主要是一度脱肛与内痔相鉴别 病种出血脱出物形态脱出物颜色内痔多有出血痔核呈颗粒状暗红或青紫色脱肛无出血呈环层状粘膜皱壁淡红色 五、治疗: 内、外药物治疗、针灸—保守治疗 注射和其它手术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