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讲座(书法知识普及版).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人: 2010.10.30 主要内容: 一、书法艺术的哲学精神 二、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蕴 三、书法艺术与个体修为 四、当代书法 五、如何练好书法 一、书法艺术的哲学精神 (一)易学的阴阳二气 (二)儒家的中庸之道 (三)道家的崇尚自然 (四)禅宗的不立文字 (一)易学的阴阳二气 1.阴阳与书法肇(zhao)端 《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蔡邕《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蔡邕认为书法遵循了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由于书法在书写过程中,在上下、左右、出入、横竖、头尾、起收等内在结构和运笔方面,采用了阴阳回顾、上覆下承、疾徐转合、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等对立统一的因素,才形成了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等“九势”。宇宙天地自然之法成了书法造型的内在依据。 书理从自然中来,书法所讲求的运笔结体之理得自客观自然。 2.阴阳与书法形式。 用笔:点画之力外露为阳,内敛为阴;直为阳,曲为阴;方为阳,圆为阴;粗壮为阳,纤细为阴; 用墨:枯渴为阳,湿润为阴;淡为阳,浓为阴。结体:笔画外展为阳,内敛为阴;倚侧为阳,平静为阴;疏润为阳,致密为阴。 布局:疏朗为阳,密结为阴;倚侧奇险为阳,平正安稳为阴;字大为阳,字小为阴;点画多直为阳,多曲为阴;行笔布字流畅为阳,缓涩为阴;白多为阳,黑多为阴;虚多为阳,实多为阴。 3.阴阳与书法美学风格。 阳刚之美表现为开放的、外射的、向上的、奔腾的、急速的、动荡的、热烈的、伸张的、粗犷的、雄浑的、豁达的、厚重的、暴露的等特点。 阴柔之美表现为封闭的、内收的、向下的、平静的、徐缓的、凝结的、冷淡的、收缩的、纤细的、妍丽的、温婉的、轻巧的、遮蔽的等特点。(图3) 阳刚与阴柔只可“偏胜”,不可“偏废”。刘熙载《艺概》云:“书当兼备阴阳二气,沉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 图3.1 颜真卿《刘中使帖》 图3.2 赵孟頫《违远帖》 (二)儒家的中庸之道 1.何谓中庸? “执两用中”,从反面的界定是:“过犹不及”。对于“中”这一具有普遍性的正道加以具体运用的方法。 2.体现在品德修养上,要求人的行动必须与客观实际相适应而合乎事理之宜。 3.在书法上的表现。“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唐 孙过庭) 王羲之 《丧乱得示二谢帖》 逸少一出,揖让礼乐,森严有法,神采攸焕,正奇混成。”(明 项穆) (三)道家的崇尚自然 孙过庭《书谱》:“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1.创作者的“放逸” 2.创作时精神状态“无为” 3.作品“自然” 4.最高理想“逸品” 图4.1《书谱》局部 图4.2 《书谱》局部 (四)禅宗的不立文字 “行到水云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1.“借禅喻书” 2.“引禅入书” 3.书法是依赖于文字而生的艺术,而禅宗主张扫除文字,两者颇有矛盾。 4.典型:怀素《自叙帖》 图5.1《自叙帖》 图5.2《自叙帖》 二、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蕴 (一)笔法:彰显活力的笔画线条 “线条的艺术” 基本笔法: 中锋、侧锋、藏锋、逆锋。 笔画三步骤:逆锋入纸、中锋行笔、回锋收笔。 线条:《胡小石论文集·书艺略论》:“凡用笔作出之线条,必须有血肉,有感情。易言之,即须有丰富之弹力。刚而非石,柔而非泥。取譬以明之,即须如钟表中常运之发条,不可如汤锅中煮烂之面条。如此一点一画始能破空杀纸,达到用笔之最高要求。” 书法线条的美学效果:准确性(如打乒乓球)、自觉性(意在笔先,不可更改,一次性完成,具有时间性、生气灌注。(见金开诚、王岳川《书法文化大观》) 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图5、6) 图5.1《自叙帖》 图5.2《自叙帖》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