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克贝利amp;#8226;费恩历险记》之逃离文明.doc
《哈克贝利#8226;费恩历险记》之逃离文明
摘 要: 本文从文明和逃离两个角度出发,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描述的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社会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哈克历险途中遇到的人物和事件的分析,重新解读了当时美国社会所谓的文明;通过对哈克内心成长蜕变过程的描写,揭露了作者书中传达的逃离文明的思想。
关键词: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文明 逃离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朗霍恩?克莱门斯,是在美国密西西比河岸成长起来的美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生于富裕家庭的吐温在父亲去世之后,被迫辍学打工。他先后做过印刷学徒、打印员、银矿工,终于在1857年完成了他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艘汽船的水手。做印刷学徒时,吐温每天印刷当时流行的幽默故事和奇闻轶事,做水手时,他每天都能接触到从奴隶到商人等形形色色的人群。这些经历为吐温打开了一扇窗,也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在密西西比河的生活给马克?吐温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成为了他以后创作中多次重复出现的主题。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他在几度辍笔之后耗费八年心血完成的作品。自从1884年第一次出版,该书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奠定了作者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界的地位。作品主人公哈克的历险故事并没有随着作者的离世而被人们忘记,时间证明了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海明威对它的评价是:“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以后,都不曾有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故事发生在密西西比河边,围绕着一个调皮机灵的白人小孩哈克和一个老实木讷的黑人逃奴吉姆展开,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为我们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或虚伪或势利或愚昧的人物,真实再现了十九世纪中期的美国南部社会生活。在这幅生活的画卷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依次出场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当时的“文明”,而主人公哈克的历险也就是从“文明”的桎梏中逃离的过程。本文将从“文明”和“逃离”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吐温的这部代表作,探讨作者在书中表达的逃离文明的思想。
一、文明
除了主人公哈克和吉姆外,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还出现了数十位主要人物,他们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也是观察当时“文明”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对这些依次出场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美国南部社会之一斑。
书中首先出现的是收养了哈克的道格拉斯寡妇和她的姐姐沃森小姐。尽管性格上差异很大,但是她们都是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活在套子里的人。道格拉斯寡妇善良而保守,她把哈克当亲生儿子对待,教育他要知书达理,每天循规蹈矩过体面的日子,“必须帮助别人,尽可能地多为别人做事情,时时刻刻照顾别人,永远不要为自己打算”。她的姐姐沃森小姐是个精瘦的老姑娘,脾气古怪而挑剔,总是努力要把哈克塑造成为一个她理想中的绅士,却每每因为哈克的顽劣和不羁而“要气疯了”。她们遵循着当时所谓的文明的法则,过着循规蹈矩又文明体面的生活,虽然蒙昧无知却善良真诚,是当时普通人的代表。
格兰杰福德一家和谢泼德森一家也是当时文明社会的一个缩影。按照哈克的描述,格兰杰福德上校出身高贵,讲究仪表,举止稳重得体,很得周围人的喜爱。格兰杰福德一家人彬彬有礼,举止优雅。谢泼德森一家也像格兰杰福德家族一样有派头,出身好,又阔绰,又神气。白套装,铜纽扣,燕尾服和红木手杖都表明他们的主人的出身不凡和高贵。这样显赫又气派的世家却因为自己也不知道原因的仇恨拔枪相向,并且以能置对方于死地为荣。他们带着枪去教堂,准备打死对手又防备着被对手打死,却又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信仰、行善、恩泽不尽这一类的话。哈克描述的他们富有、文明又体面的形象与他们野蛮、凶恶又残忍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更加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对于这些外表光鲜亮丽、内心顽固不化的人的嘲讽和讥笑。这样的一个插曲反映了当时美国南部家族之间的野蛮的私斗和肤浅而流于形式的所谓宗教教化的失败。
哈克在历险途中遇到的最荒诞可笑的事情都发生在国王和公爵两个骗子身上。在一个乡村小镇的野营布道会,国王用临时编撰的海盗改过自新的故事,轻易骗得人们的同情和八十多块钱。盲目的宗教崇拜导致了上当受骗,骗子的得意张狂凸显了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如果宗教只能使人变得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话,这样的宗教存在着到底是对是错?人们虔诚的宗教热情沦为了骗子敛财的工具,这不能不说是对宗教信仰的一记辛辣讽刺。
在另一个小镇,国王和公爵又一次利用人性的弱点成功行骗。他们上演了一出荒诞的喜剧《王室里的狂人》,只有简单夸张的装扮和几个扭捏搞怪的动作自然激起了台下观众的不满,可是观众们不愿意成为笑柄,因此一致同意把镇上其他的人也骗来,“这样大家就彼此彼此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