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世界经典图书馆book099050011-易网首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地貌学这个名称,在各种语言中虽有不同的拼写方式,如:geomorphology
(英语),géomorphologie(法语),地形学(日语),геоморфо
логия(俄语),Geomorphologie(德语),等。但从构词上可看出,
它们大都由三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根geo(地球),morphe(外表形状、面貌),
Logos(论述)所组成,表明这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学科。地球表面(简
称 “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
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如平原、高
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
因而,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
伏的总和。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解放前,这门科学在我国被称为 “地形学”。1956年后,我国的一些学者倡
议,把 “地形学”改称为“地貌学”,自此,地貌学这个名称才逐渐得到普
遍使用。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由于地貌学的
这一特性,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地貌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如美国的地貌学是
被归入地质学的范畴;而在西欧,地貌学则被视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实际上,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故较
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而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
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
关系的研究。在我国,地貌学在地理学界和地质学界都受到一定的重视,也
可以说,我国的地貌学是随着地理科学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成长起来的。
第二节 地貌学发展简史
人类一开始由于生存上的需要,即频繁地接触地形,识别地形,利用地
形,改造地形,不断积累地貌知识。但是,地貌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
则是近代的事。回溯这段历史,将会加深我们对地貌学基本性质的理解,认
识各主流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盛衰的因由。
从史前人类的一些聚居点的地貌位置 (如我国北京的周口店和西安的半
坡)可以看出当时人类对一些有利地形的识别与利用 (如洞穴和沿河阶地)。
自有文字以后,人类的地貌知识得到记载,并不断积累与传授,从浩瀚的历
史文献中,可追溯出地貌知识的发展。以我国为例:早在西周 (公元前8世
纪前)的 《诗经·大雅·笃公刘》中,已有岗(丘陵)、塬(平原)、隰(低
湿地)等地貌类型名称的记载。北魏 (6世纪)郦道元的 《水经注》,除对
黄河、长江等沿河的地形、气候等特点作了详细记载外,还对地形的形成作
了一些正确的解释。如记孟门山时,即指出河流流水侵蚀作用可形成峡谷地
形。唐代颜真卿 (708—784)在 《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中,已有“东海
三为桑田”的海水进退的概念。
北宋杰出的自然科学家沈括 (1032—1096)所著的 《梦溪笔谈》对海陆
变迁更作了科学的解释。他根据太行山崖间发现的螺蚌壳化石砾石层,认为
大陆 “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流所湮耳”。
指出海变陆是由于河流堆积的结果;同时又指出由于流水侵蚀 (称“冲激”)
山地 (以雁荡山为例)而造成了山峰与深谷。
明代的地理考察家徐霞客 (1586—1641)在 《徐霞客游记》中对河流侵
蚀作用阐述得更为透彻,认为陡崖地貌是河流侵蚀的结果,如称“水凿成矶”,
“江流出山,山削成壁,流回流转,云根迸出”。他还提出“程愈迫则流愈
急”的科学见解。此外,他对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作了最详细的调查和研
究,为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代孙兰 (约1638—1705)在《柳庭舆地隅说》中,提出了“变盈流谦”
说,称: “流久则损,损久则变,高者因淘洗而日下,卑者因填塞而日平,
故曰变盈而流谦”。其对地形形成作用已具有蚀积平衡的概念,认识到侵蚀
和沉积是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他还解释地形形成是三种力量,即 “有因时
而变,有因人而变,有因变而变”,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内、外力作用和人
为因素的影响等。例如,他认为 “因时而变者,如大雨时行,山川洗涤洪流
下注,山石崩从,久久不穷,则高下易位”。这里指出了由于降雨而出现片
流和暴流的侵蚀作用,使地形发生变化,即高地削平,低地填高。又如人为
作用,亦可改变地形,他说: “因人而变者,如凿山通道,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丁苯橡胶结合苯乙烯单元含量测定红外光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验.DOC
- 一,BHO开发概述.doc
- 七、轻核的聚变.ppt
- 七月工作坊课程内容安排MonTueWedThuFriSatSun1234567.PDF
- 七段显示器的电路制作与探讨.PDF
- 七-数控技术.PPT
- 一)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PPT
- 万庆数字电路.PPT
- 万方全文检测报告-电测与仪表.PDF
- 万方医学.ppt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