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延长我国退休年龄的文献综述
摘要:延长退休年龄已成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增长,受教育年限的不断上升和劳动强度不断的下降,使得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显得不那么合理。讨论和研究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金资金的缺口问题,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调整退休年龄;延长退休年龄;退休制度;
自2008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的政策信号后,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是否延长退休年龄,出现了赞同、反对与质疑的声音。我国如今实行的退休年龄是沿用上个世纪50年代和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的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上个世纪的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如今还是否适用,在国内的相关文献中,绝大多数主张延迟退休年龄,李珍认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退休年龄、人均退休保障水平及退休基金的总量却是可以人为调整的。但是最低的保障水平以及与此关联的退休基金总量又是具有刚性的,而在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的情况下相应提高退休年龄却是可能的, 同时也是必要的。
赞成延长退休年龄的原因分析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及老龄化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女性为42.3 岁,而如今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2岁,较之提高了30岁。吉祥、王裕明、余伶认为,国民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与偏低的退休年龄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如此看来,我国的老年人口中仍有许多人属于劳动人口,如若不调整退休年龄,很难满足人的自我需求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5亿,占到总人口的13.7%。刘清瑞,毛红军基于“五谱”数据的人口模型,得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已经出现,在2035 年左右达到高峰。人口快速老龄化导致制度赡养比的上升将给现行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收支均衡带来极大的压力这一结论。
有利于缓解养老基金缺口问题
我国老龄化较之发达国家的特点是“未富先老”。老龄化人口规模大,老化速度快,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老年人口的迅速膨胀导致我国的养老保险金支大于收,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直接冲击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我国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部分积累制模式转变,在转职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隐形债务问题,而为了解决隐性债务问题,个人账户被用来支付当期退休人员养老金,又造成了“空帐”局面。加之领取养老金人口的急剧增加,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步入高峰时,养老基金缺口不断扩大,系统将会不堪一击。
唐诗,寿志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就业表格填写说明(必看).doc
- 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班会课开发.doc
- 山水田园诗鉴赏及背诵.doc
-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doc
- 山谷中的谜底(陈雷).doc
-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doc
- 工作中的“拒绝艺术” (2).doc
- 工商银行各种贷款条件和流程.doc
- 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合同会计学堂.doc
- 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成本的强化控制方法.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