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文学翻译中人、诗及社会
浅析文学翻译中人、诗及社会 (1.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2.浙江师范大学 初阳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3.汤溪高级中学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借助索绪尔“语言结构”的逻辑,将文学作品《春晓》的社会背景,即隐居扬名;以及作品反应的人性进行解析,为译者提供了新的翻译思路
关键词:语言结构;文学;翻译
十九世纪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出版著作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指出语言学应当是一门共时研究,其主要研究对象为语言结构,至此为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索绪尔的贡献之一在于,他从众多资料中归纳出了一个科学框架。有价值的研究依赖于清晰的研究框架,即研究对象彼此之间泾渭分明的关系,这一点对文学翻译批评鉴赏研究是同样适用的
一、社会
(一)《春晓》中的社会背景
“孟浩然一生都在仕与隐之间矛盾挣扎”,《春晓》作于诗人隐居鹿门山之时,“这一阶段……一方面醉心山林,一方面希望通过隐居扬名,走荐举的路子入仕。”(李嫣然,2014:4)
上述的背景知识,若用来理解诗人性格,则是再合适不过的史料。孟浩然隐居的事实让我们无视时空的阻隔,对诗人的惆怅郁闷产生了一丝同情。这份同情超越了个人的主观情感,是隐含在文学作品里的客观人性,而人性才是最真实的存在,是最有价值的研究对象。如果有人利用上述的背景知识而轻率地下了判断,认为正是因为官场失意,诗人才得以写出《春晓》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否则这首诗的灵感就将淹没于历史长河中。事实上他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就是错把政治事件当成文学创作,拿政治事件背后的历史必然性来解释所有文学的价值。郑振铎在《文学大纲》的序言里说到:“所以我们研究文学,我们欣赏文学,不应该有古今中外之观念,我们如有了空间的或时间的隔限,那末我们将自绝于最弘富的文学的宝库了。”(郑振铎,1986:2)读文学不应有时空上的隔限,更不该有社会政治上的隔限。单凭政治背景来推测人物性格,这在考场应试中是常见的、合理的,但在真正的翻译批评与鉴赏里却成了抹杀灵感最锋利的匕首。因为这否定了文学创作中人的自由,把人当作社会机器里的一环,?亩?推导出一个看似无可否认的结论,那就是任何文学都不过是政治的反应。这显然是个谬误
二、诗
(一)《春晓》原文赏析
1. 词语赏析
有人认为诗作里“不觉”一词用得妙,一来表现诗人清晨醒来的自然之态,二来侧面烘托春天自然之意。解析十分精彩,可难逃过分主观之嫌。诘难者会问:“不觉一词何来烘托春意之故?子非鱼,又焉知诗人睡醒乃一番自然之态?”面对如此诘问,我们一面苦笑于发问者之于文学大门而不能入,一面却也为之惊醒而意识到,任何文学上的解析似乎都难逃主观之嫌。真正的问题在于,主观意识因人而异,不同的知识背景、相距甚远的人生阅历都能在最后导致千差万别的理解。因此,纯粹的主观分析只能做赏玩之用,于师生间交流而体悟文学之美,于友朋间畅谈而领会词句之妙,却不可作严肃的文学研究之用
严肃的文学研究应当于主观之外见客观,由个别现象总结成普遍经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国维,2013:6-7)先生不拘泥于词语本义,跳脱出来,看见了意境。何为“意境”?先生说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敝见认为,境界就在一个“真”字,而所谓的“真景物、真感情”就是上文提到的“人性”
对于同一个“闹”字,钱钟书在《七缀集》的《通感》一文里作了别样的赏析。先生写到:“……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是通感(synaesthesia)或感觉挪移的例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钱钟书,2013:64-65)
王钱二人的赏析有一共性,即均摆脱了单个词语的情感与意义,前者探寻迷蒙的哲思,后者发现客观的感官联系。看似不在讲“人”,实则处处讲“人”,但讲得是“人性”,或者说“真人”
2. 语句赏析
语句赏析有着很大的难度,难度在于语句不是单个词语的堆砌,好似两个人组建了家庭,家庭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夫妻二人的居所,而被赋予了更多道德上、哲学上的意义。对于这隐含在词语间的联系所能带给人的感觉,美国短篇小说家雷蒙德“……我们完全可以用普通而精准的语言来描述普通的事情……纳博科夫(Nabokov)就有这样的本事,用一段看似无关痛痒的对话,让你读后脊背发凉,并感受到艺术上的享受……”
以下摘录的句子望能给予上文更好的佐证:
We started back to her house I was going to spend th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老友记台词剧本第一季第1集中英双语左右对照.pdf VIP
- 2025年5月18日河南省事业单位联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 2018年最新发布的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条款中英文版..pdf VIP
- 中欧班列“齐鲁号”跨境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pdf VIP
- 运动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七年级历史数字故事——隋朝大运河课件.ppt VIP
- 旅游职业礼仪-全套PPT课件.pptx
- 2025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 居民健康档案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年秋季人教版7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