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道德.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原理 道德

(2)审慎使用道德惩罚 公平合理 审慎处置。 不可滥用 不形于色 (3)反对功利奖赏 行善必须是出于自由自律,若是为了奖赏而行善,将成为一种道德贿赂,若是凡行善将以贿赂为前提为之,而害怕责罚而不为恶,将降低儿童的羞耻心,如此教育将失去意义。 “如果儿童做了坏事就受到惩罚,作了好事就受到表扬,那么,他就会仅仅为了得到奖赏而做好事。以后,当他进入一个并无这种奖惩的世界——做好事没有奖赏、做坏事没有惩罚时,他就会变得只关心自己在世上过的怎么样,行善抑或作恶完全取决于哪一种行为对他最有好处。” 谢谢大家! 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杆? 结果论 结果论包括两种主要理论:伦理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 相同点:都主张人们应该以某种行为能带来有利结果的方式行事。 不同点:两者对谁应从这些有利结果中获益的看法不同。伦理利己主义认为人们应当为自身的利益而行动;功利主义认为人们应当为了一切相关者的利益而行动。 动机论 动机论道德哲学的基本主张 判断行为或人道德不道德时,不考虑、实际上也不应当考虑结果。判断行为,只要看行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人,只要看人善良不善良,其基础是另外某个或某些道德标准。 绝对命令 绝对命令的陈述形式是“你应当”,“你必须” 假言命令,也叫条件命令,不能产生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遍规则;陈述形式:“如果·····就·····”。 1.是与应当问题 休谟 任何“是”都无法包含“应该”,即任何道德论断都无法以逻辑的方式从纯粹事实性的论断中推导而出。 例如:为了自己的乐趣而虐待儿童在道德上是错误的。 (1)虐待儿童使儿童感到很痛。 (2)大多数人害怕看到儿童被虐待。 (3)长时间的虐待会对儿童造成永久性伤害。 (4)没有哪个孩子希望被虐待。 但是以上的一个或几个论断都无法逻辑地推理出下面这句话: (5)因此,虐待儿童从道德上来说是错误的。 2.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 道德绝对主义:世界上存在着绝对,尤其是存在着一经发现就必须予以坚持的道德绝对。 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与否是相对于具体的文化、团体或个人而言,人们的道德信仰和道德观念基本上是从文化环境中汲取而来的,因此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文化观念的终极道德原则。 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争论的核心命题是:人们是否自由地作出道德决定并付诸行动? 决定论:一切事物,包括人们的愿望、感情、思想、选择、决定和行动,都是被“决定”了的。任何选择背后都存在着一个选择者或行为者不能掌控的原因。 自由意志论:世界上有相当多的机遇和自由,在道德思考和选择的范围内,可以看到存在着大量的自由或偶然性。 讨论:服从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服从的人,命运拖着走。(赛涅卡) 4.幸福与公正 幸福与道德: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是幸福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是不是必然是一个有道德人?德福能够一致? 公正与道德:公正的是否必然是道德的?道德的是否必然是公正的?(诺奇克:不公正不一定是不道德的。) 案例: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一)康德简介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的座右铭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 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8年家庭教师。 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 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康德的生活: 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 虽然康德的个人生活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大事情,他一辈子没有踏出哥尼斯堡方圆四十英里,他也没有发展任何社会、政治关系。然而,他却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幽默的健谈者(conversationalist)和极富魅力的主人。他常被描绘成一个老单身汉(old bachelor),他的每件事情都是规定好的,以至于邻居们可以通过他的行为来对表。 康德的研究: 以1770年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