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欧洲人看美国文化的对外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欧洲人看美国文化的对外影响.doc

一位欧洲人看美国文化的对外影响   [作者简介]杰西卡 C.E.吉诺-赫克特(Jessica C.E. Gienow-Hecht )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Johan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任历史专业任教。她的第一本专著,《不可能的传播:美国新闻在战后德国的文化外交,1945-55》(Transmission Impossible: American Journalism as Cultural Diplomacy in Postwar Germany, 1945-55),作为共同获奖作品荣获斯图加特?伯纳斯最佳外交史处女作奖(the Stuart Bernath Prize for the best first book in diplomatic history)。第二本专著《健全的外交:1850年以来德美关系中的音乐和情感》(Sound Diplomacy: Music and Emotions in German-American Relations Since 1850)即将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她曾在美国维吉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德国比勒弗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ielefeld)、哈雷-威登堡马丁路德大学(the Martin-Luther-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任教。      1981出品的影片《上帝也疯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讲述了一名飞行员在飞越伯兹瓦纳的卡拉哈里沙漠(the Kalahari Desert of Botswana )时,从一个非洲部落的居住地上空扔下一只空的可乐瓶。土著居民本能地认为这只瓶子是他们的主宰神灵赐给他们的礼物。但是这个“礼物”使他们本身的传统和社会道德出现一片混乱。最终,部落居民委派一名代表在他们认为的地球边缘丢弃了这只瓶子。   这部影片为人们逐渐熟知的所谓“世纪大辩论”提供了一些启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人们认为美国人无孔不入地大量传播流行文化,对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征服和侵蚀,是否已成为“文化帝国主义者”?   理查德?佩尔斯(Richard Pells)曾写道,构成今日美国流行文化的很多元素毫无疑问来源于20世纪各种外来影响之集大成。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全世界如此众多的人对他们认为的“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大肆挞伐。这也无法说明为什么这种观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已经孕育成一支如此强大的力量。我们如果希望更好地了解人们的这种心态,就不得不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是美国文化在国外的形态及其影响,正如佩尔斯所做的。另一方面则是非美国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历史背景      美国历史有一个有趣的悖论:这个国家传播文化引起颇多争议,最初竟然对输出文化毫无兴趣。以往美国人一贯认为其本身的独特性基本上在于自己的政治制度,并不在于美国的诗人、艺术家、小说家。他们通常视自己的流行文化为个人娱乐的一个来源,不是对外政策的一种工具。他们从未认真考虑过在联邦政府内设文化部。1938年,美国国务院设立了对外文化关系局(the Division for Cultural Relations),但是不少美国官员不赞成以文化为外交手段。即使在今天,大多数美国人仍笃信文化属于创造性工作,关系到公众的口味和自由企业,与政府并不相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冷战时期,美国外交官员感到美国应该对国外介绍美国的生活方式。当时苏联热衷于输出共产主义,公众人物和决策人员积极通过文化对全世界施加影响。欧洲战事告捷后的几年,美国政府建立了一些机构和项目促进美国文化的信息传播,例如美国新闻署(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和富布赖特交流项目(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从客观的角度看,美国当然不是第一个输出生活方式的国家。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大国历来积极推广各种文化交流项目。英国在印度和中东,德国在非洲,法国在印度尼西亚,都积极输出本国文化,作为扩大贸易、商务和政治影响的有利工具,同时广纳精英为己所用。195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对81个国家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所有的大国。调查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国家设有正式的文化关系项目。欧洲联盟今天进行的某些活动采取集体文化外交的形式,创建各类团体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信息交流。   阿根廷(Argentina)、墨西哥(Mexico)、埃及(Egypt)、瑞典(Sweden)和印度(India)也一贯向邻近国家输出本国的媒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