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席勒的自画像解读.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家席勒的自画像解读.doc

艺术家席勒的自画像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Self-portrait of Artist Schiele       Zhang Weiyi   (渭南师范学院,渭南 714000)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埃贡?席勒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奥地利天才型画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一百多幅自画像。特殊的家庭和时代造就了席勒,他自画像中自己,总是充满困惑地痛苦地扭曲着,用夸张变形的丑代替传统意义的美,尽情地宣泄对社会、对性、对死亡的认识。   Abstract: Egon Schiele is the Austrian painter of geniu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In his short life, he left behind a hundred self-portraits. Special family and the times created Schiller. His self-portrait is always full of perplexity, pain and twist. He used exaggerated and distorted ugliness to instead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the beauty, to express the awareness of the society, sex and death.   关键词: 埃贡?席勒 自画像 性   Key words: Egon Schiele; self-portrait; sex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308-01   0引言   埃贡?利奥?阿道夫?席勒(Egon Leo Adolf Schiele,1890-1918年)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奥地利天才型画家,也是西方绘画历史上自丢勒和伦勃朗之后画自画像最多的画家,约一百多幅。席勒的自画像既没有丢勒自画像的庄重和威仪,也不像伦勃朗自画像中的深邃和成熟,他的自画像充斥着灰暗、苍白、扭曲与绝望,癫狂、病态的动作,曲折有力的线条,对比强烈的色彩,让人感到生命似乎始终笼罩在死亡的阴霾中。   1不同时期的席勒自画像解读   可以说是家庭和时代造就了这位天才艺术家。席勒出生在奥地利的图尔恩市,是一位铁路工人的儿子,在偏僻小镇上读完了小学和中学。不幸的家庭生活使父亲自杀身亡,对于少年席勒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多年后在给家人的信中,席勒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人象我这样怀念父亲,这种悲伤如此巨大??????我画了这么多的坟墓和往日旧物,只是因为这一切都依然天天在眼前。”1902年席勒考入克洛斯特新堡的州联邦高级中等文科学校,从那时起他就酷爱美术,逐渐展露出艺术大师般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情感。1906年他进入维也纳艺术学院,随后加入了“维也纳工作房”,成为维也纳分离派的一员。席勒最初的画风受学院派和印象派的影响,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后来认识了克里姆特,作品中便开始出现新艺术派――青年风格阿拉伯式图案的装饰风格。   当尼采宣布上帝死亡的时候,维也纳的中产阶级固守着原有的生活方式,富足的贵族安享太平,贫民窟的穷人暴动捣乱。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不仅已经成为时尚,而且已经泛滥成为无政府主义,以放纵的名声而闻名。但人的灵魂却早已经流离失所,头脑遭到各种思潮的劫持,肉体成了孤家寡人,沦落为欲望的奴隶。普遍的痛苦和迷惘成了多数人的精神特征,人在思想上反映出普遍的混乱和沮丧,人的灵魂和肉体也无可奈何的随之挣扎,正如巴尔所写的《表现主义》一书中形容的那样,“从未有一个时代如此被恐惧动摇,如此被死的恐惧笼罩”。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望使席勒的作品风格完全区别于他人,他丝毫不加克制的宣泄,毫不顾忌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约束,不加思索地闯入伦理的禁区。1910年以前他的作品模仿克里姆特的痕迹比较明显,但随后的作品中,他并没有延续克里姆特大面积的色块、大量的金银色运用、装饰味和细密如织物一样的元素。   尼采和佛洛伊德的哲学和心理学的启迪深刻影响着他,近乎颓废的、神经质的病态人物造型成为席勒成熟期的画风。死神在他笔下变成了最合适的归属、最温暖的怀抱,人物和景物都像是处在惊恐中忐忑不安,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充满矛盾冲突,色彩刺目,线条精练,充满张力有隐含着东方意蕴。   席勒的自画像最充分的反应了他的艺术历程。1905年和1907年的自画像中,席勒还是感情丰富的少年,而《跪着的裸体自画像》(1910年)中的画家垂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