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隐逸现象及道教徒回应.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末五代隐逸现象及道教徒回应

唐末五代隐逸现象及道教徒回应[摘要]唐末五代,隐逸盛行,这既是社会上层推行崇道政策的产物,也是战乱时期人们安时处顺自立于乱世之外的途径。隐逸作为一种人生旨趣,更多地杂糅了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核和道教神仙飘逸逍遥的风貌,也带有儒家穷时避世的影子。另外,唐末五代的隐逸还显示出对社会叛逆与批判的一面,一些处于乱世的著名隐士和道士,对动乱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表现出对理想社会和生存方式的向往 [关键词]唐末五代;崇道;隐逸;社会批判 [中图分类号]B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39(2011)03-0047-05 唐末五代,既有的社会秩序与思想伦理被战乱的现实无情打破,道家道教出现了以《无能子》、《化书》为代表的表现隐逸思想的著作,这些著作反思乱离的社会现实,呼唤老庄自然本真的生存方式。隐逸在人们心目中作为神仙在现实世界的显现,是人保持自我价值抉择且远世而不弃世的结合点,隐逸在唐末五代焕发着强烈的时代特色和生命力,巧妙地寄寓着人们安身立命的愿望与理想 一、崇道是隐逸盛行的社会基础 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度动乱的时期。唐末农民大起义(885)之后的二十年间,唐帝国四分五裂,全国异常混乱,黄河流域、长江下游以及四川等地军阀割据混战十分激烈,唐朝统治者再也无力控制整个中国。天裙四年(907),朱温凭借着自己的强大军事势力废掉唐哀帝,自立为帝,在中国北部建立起后梁王朝,历时二百九十年的唐王朝正式宣告灭亡,从此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在中国北部建立起梁、唐、晋、汉、周,史称“五代”;在其他地区建立的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楚、闽、南平、南汉、北汉,史称叫一国” 在混乱不堪、岌岌可危的时局下,各个小朝廷的统治时间都很短,欧阳修评论当时的政局说:“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五代的五十三年间,朝廷象走马灯似的变换。朝不保夕的惶惑使帝王们抓住了道教这根救命稻草,继续推行崇道政策,他们寄希望于道教神灵庇护苟延残喘的王朝及个人的命运 唐末五代不少帝王热衷于求仙。周世宗“召华山隐士真源陈抟,问以飞升黄白之术”。前蜀后主王衍可谓崇道的典型,他受道?,以道士杜光庭为传真天师,醉心长生不老之术。他建上清官。塑神仙“王子晋像,尊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又塑高祖及帝像侍立于左右”。他还仿效唐王朝尊老君为圣祖的作法,希求神灵保佑江山社稷永固。他又“起宣华苑,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宫。降真、蓬莱、丹霞之亭,飞鸾之阁,瑞兽之门”,“尝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宫人衣服,皆画云霞,飘然望之若仙。衍自作《甘州曲》,述其仙状,上下山谷,衍常自歌,而使宫人皆和之”。闽王王昶也好神仙,以道士陈守元为天师,“教昶起三清台三层,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及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像,日焚龙脑、熏陆诸香数斤,作乐于台下,昼夜声不辍,云如此可求大还丹”。吴国主杨溥被迫逊位后,“服羽衣,习辟谷之术,年余以幽死”。南唐李?“尝梦吞灵丹,旦而方士史守冲献丹方,以为神而饵之,浸成躁急,左右谏,不听。尝以药赐李建勋,建勋曰:臣饵之数日,已觉躁热,况多饵乎?唐主曰:朕服之久矣。群臣奏事,往往暴怒”。李界临死前对其子李?说:“吾饵金石,始欲益寿,乃更伤生,汝宜戒之。”李?没有接受教训,对女冠耿先生宠爱有加。吴越王钱谬也羡慕神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五云:道士钱朗,“师东岳道土徐钧,得补脑还元服炼长生之术。昭宗世钱塘彭城王钱缪,慕朗得道长年,乃迎就钱塘,师事之。”道士刘哲为燕王刘守光讲述金液还丹之要,被任命为宰相 唐末五代朝廷继续尊奉玄元皇帝和优渥道士。唐僖宗祈求“大圣祖”玄元皇帝能在冥冥之中帮助他扑灭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恢复会昌元年规定的玄元皇帝降圣节休假日制度,承续李唐王朝崇老的传统。帝王们宠信道士,屡屡向道士征询治国之术和长生之道。后唐庄宗拜杨千郎为检校尚书郎,道士孙晟也被封为著作佐郎。后晋高祖石敬塘,多次向道士请教治世之道,礼敬道士张荐明,赐予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前蜀高祖王建对道士尤其倚重。蜀中一片崇道之风,“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帝礼而用焉,使修举政事,故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王建对道士杜光庭特别礼遇,《十国春秋》卷三十六《前蜀二(913)“六月丙子,以道士杜光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通正元年(916)十二月戊申,“以广成先生杜光庭为户部侍郎。”如此殊荣,可见王建对杜光庭的信任和重用。王建死后,其子王衍继位。《十国春秋》卷第三十七《前蜀(923)八月,“帝受道篆于苑中”,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他的崇道活动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吴王杨行密崇信道士聂师道,专门为他修建紫极宫以供居住。南唐烈祖李?也崇信道教,对茅山道士王栖霞很敬重。吴越国最后一位统治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