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数十载缘结一辈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雨数十载缘结一辈子.doc

风雨数十载缘结一辈子   “过去我们有一句话:生是庐剧人,死为庐剧鬼,几代人专承下来-这个情结始终不变。”坐在记者面前的庐剧传承人黄冰,话语间,无不包含着对庐剧的深厚情感。如今,身为合肥市庐剧院副院长的黄冰,除了负责剧院的管理、运营等日常事务外,还要登台“挑大梁”,为庐剧的传承和发展操碎了心。   庐剧,原名“倒七戏”,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庐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不仅根植民间,乡土味浓;更以其极富包容性的特征,不管在唱腔、曲目,还是在内容、表现上都广博深厚,曾一度辉煌,深受民众喜爱。但和其他传统剧目一样,伴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及新型娱乐消费的冲击,庐剧的   生存空间也在不断缩小,如此一来,一直担负着庐剧演出的合肥庐剧院,肩负的责任就更加重大。在能演“大戏”的屈指可数的演员里,黄冰作为庐剧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数不多的坚守庐剧表演的艺术家,他和庐剧,可以说是风雨数十载,缘结一辈子。      我就是喜欢唱      12岁时,小学还未毕业的黄冰,便因为喜爱庐剧而被招入剧团。“主要是因为小时候就是爱唱,成天扯着嗓子吼,当时有个庐剧表演剧团就在我们学校旁边,也不知道怎么就跑到剧团里去了。”   因为爱唱而阴差阳错进入剧团,黄冰学习了3年,“其实过去,像我们这样的地方剧种,没有明确的要求,师父不会告诉你这个嗓子应该怎么去用气,就听你嗓子好不好,嗓子好,就大嗓门子去唱呗!”在这3年多的学徒岁月里,黄冰苦练唱功,四处演出,“那时候r我们经常练功、演出,上下午、晚上,一天3场很正常。”虽然3年的剧团生涯锻造出黄冰的坚韧毅力和扎实基础,但在此期间,黄冰却差点唱不成庐剧:“进团一年多后,我练功把腿摔坏导致软骨骨折,这样就不再适合演戏,无奈之下师父便把我安排到乐队打小锣。”   于是爱“扯着嗓子吼”的黄冰便打了一年多的小锣。三年学徒“毕业”后,黄冰总觉得心里不是个味儿,“不行!我就是喜欢唱!”这一次的决定,不再只是爱好驱使,而是人生抉择。对于一个软骨骨折,不宜演戏的人来说,选择这条路,不仅需要很大的勇气,更意味着在今后的从艺生涯中吃更多的苦,忍更多的痛。“既然腰腿不允许,那我就以‘文戏’作为主要方向。”决定继续把庐剧唱下去的黄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规划。   黄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路,然而更加努力地付出后,换来的却是更大的打击:“作出决定后,我就拜沈执老师为师进行系统学习,他在解放前是南京音乐学院的老师,解放后在合肥市歌舞团教声乐。当时他教我美声唱法,但两年下来,我发现我不会唱庐剧了!因为这种美声的用气方法不像唱戏啊!所以一登台――完了!原来的师父和老戏迷就说我:‘哎呀,你怎么能这么唱?都没有庐剧的味道了,你再这样唱下去该怎么办!’”   “当时我就心慌了,我想我花了两年多时间,天天‘练气’,练得我自己都吐,每天早上起来就练‘气功’,就像练‘蛤蟆功’似的那样练,我付出了这么多却是这种结果,但要我改行,那种庐剧情结我放不下!”   历经两年的专业训练,尝尽苦累后踌躇满志的黄冰,张口而出的却不再是庐剧,他的困扰和不甘可想而知。就算是重头开始,也决不放弃,有一股子“犟劲”的黄冰并未消沉,为找回庐剧的感觉,弥补当初的失误,他继续拜师学习,从美声唱法改为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发声、用气就和传统戏剧比较契合,改来改去,最后终于感觉到唱庐剧的味道了!   从年少的喜好,到无悔的选择,再到不断的磨练,黄冰终于参透了庐剧精髓,唱出了庐剧韵味,成为知名的庐剧表演艺术家。2008年,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冰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被授予传承人证书和奖章。   “我在这方面付出的太多了,不管是更好的就业机会,还是‘走穴’赚钱等,我从来都没有过。我想,如果我一走,那么我们的剧团谁来唱戏?必须要有―个挑大梁的在,把这个戏撑下去。当然,我自己也不想出去,对这个剧种总有一种很深的情结。我从小学唱戏,唱了40年,到其他地方去,无法发挥我的才能啊!只有庐剧才是我的魂。”      庐剧的发展需工作者的努力和观众的认同      40年庐剧生涯,黄冰想得更多的还是庐剧的传承和发展。“怎么说呢?这几年吧,为这个剧种,我付出很多心血,但是,令我担忧的是现在全省只剩下两个专业剧团。若没有社会各界和政府的支持和呼吁,我想我们这个剧种的发展会更加艰难。”   庐剧起源于大别山区,但真正流行区域是在皖中一带,分为三个流派:东路、中路和西路。以唱腔和语言留自来区别:东路唱派,地处江南水乡,唱腔柔和、清新;中路以过去的庐州府(今合肥)为中心,比较沉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