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国家庭中的文化冲突及处理方式
跨国家庭中的文化冲突及处理方式 摘 要:本文分析了电影《推手》中国移民跨国家庭内部因文化冲突而出现的问题,以及电影中人物对比的处理方式,从而给读者以启迪
关键词: 电影《推手》 中国移民 跨国家庭 文化冲突 处理方式
一、引言
电影《推手》是著名的华人导演李安在1991拍摄的,是李安导演的著名的“父亲三部曲”系列电影中的第一部。电影从一位中国父亲的角度出发,讲述了这位父亲前往美国和定居在美国的儿子团聚,但在儿子的美式小家庭中却遭遇到了种种文化和情感冲突,父亲甚至一度离家出走。故事的最后这位中国父亲搬出了儿子的家,在华人街租了一所住处,继续生活在美国。故事结尾虽然看似圆满,但生动地表现出了中国父亲在面对异国文化和价值观时的孤独与无奈。电影也反映出了李安导演对于中国移民的跨国家庭如何应对家庭内文化冲突等问题的思考
二、电影主要角色文化定位及冲突
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包括有中国父亲(郎雄扮演)朱老先生,儿子朱晓生,美国儿媳Marsha,孙子Jimmy。本文着重讲述父亲朱老先生和儿媳Marsha之间的文化定位与冲突
电影一号人物朱老先生在电影中首先被定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他来自北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职业是一位太极师傅,电影的名称《推手》也正是太极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动作。在中国文化中“父”这一角色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权至上”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的生活和政治原则。“孝”作为一中国第一文化价值观(胡文仲,1999:122),要求子女对父权的绝对服从,而“父慈子孝”正是子对父关系的原则界定,这也是电影中朱老先生和儿子晓生想要实现的理想状态。和此相连的其他中国文化价值观如忍让、谦和、大家庭观(extended family)、含蓄委婉的中国式交流方式等也在电影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电影中的另外一位主要人物,朱老先生的美国儿媳Marsha则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代表人。她是一位地道的美国白人,职业是作家,整日在家使用电脑打字,运动方式是典型的美国式:jogging。她使用微波炉,吃着生蔬菜做成的沙拉和披萨、炸土豆片等美国快餐。代表美国先进技术的电脑、jogging、微波炉、生蔬菜沙拉及快餐也正是美国主流文化的典型符号。而Marsha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定位正是美国主流文化的内在体现
根据以上的分析,朱老先生和儿媳Marsha之间的文化冲突类型就可以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宏观冲突和这一跨国家庭内部的冲突。在电影中,前者主要是用一些宏观的文化符号对比来体现。如中国的太极拳和美国的jogging,中国强调养生和阴阳互补的饮食理念与美国快餐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与美国的电脑打字,等等。后者,跨国家庭内部的冲突,则为电影展现的重点
在电影中,跨国家庭内部的文化冲突主要体现为:朱老先生的传统大家庭观和Marsha的美国核心式家庭观之间的冲突,对待老人的态度,子女教育理念的区别,等等。在家庭观上,朱老先生秉承的是中国大家庭观。他来到美国,希望能够和儿子团聚,“一大家子三代同堂,父慈子孝,其乐融融”。而Marsha的做法却反映了美国人的家庭价值观。在美国的家庭观中,Nuclearfamily(核心式家庭)成员包括父亲、母亲及未成年子女,并不包括祖父母。因此Marsha一直觉得朱老先生的存在挤占了她的核心小家庭的空间,并劝说丈夫把朱老先生送到养老院
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中国文化崇尚传统、历史,因而代表传统和历史的老人在中国文化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在中国家庭中老人“德高望重”,子女不得挑战父母的权威,“孝顺父母”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价值观(胡文仲)。而美国文化是崇尚年轻和变化的文化,而老人被认为是过时和衰退的象征,因而并不受到重视。在电影中Marsha的朋友问Marsha:“Do you think he still remembers me?”暗示出Marsha和她的美国朋友认为朱老先生体力和智力都已经跟不上了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中国家庭强调顺从、尊重老人,“大人有大人的样子”,而且强调孩子应该好好吃饭,等等。而在美国家庭中对孩子意见和想法的尊重和平等是家庭教育的重点,朱老先生认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还能专心吗?”美国人“不把孩子当孩子”等都表现了中美家庭内教育观的区别
三、文化冲突的处理
根据Wilmot和Hocker的理论,不同文化群体处理文化冲突的理论方法可以分为:avoiding(避免),competing(竞争),accommodating(忍让),compromise(妥协),collaborating(协作)。针对上面所提的冲突,除collaborating(协作)外其他四种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胡文仲,1999:167)
Avoiding(避免)方式指的是冲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