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学科建立时期的中国问题——解读舒新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理路.pdfVIP

教育史学科建立时期的中国问题——解读舒新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理路.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史学科建立时期的中国问题——解读舒新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理路.pdf

第25卷第4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 12月 Vo1.25.No.4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NOV.20。r7 教育史学科建立时期的中国问题 解读舒新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理路 于 述 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立是一个过程,是知识建构与社会建构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 在后五四时期的二三十年代,在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现代教育经验,并能对这种经验进行系统反 思之时,才获得了自己的 “现代”历史意识,并取得了相应的知识形式。舒新城是中国教育学科 建立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有关学术理路,是基于教育和学术独立的历史需要,去重置中西 古今教育关系的知识化形式。他所面对的实际难题,是如何既认同于自我的独特性,又能充分领 取西方的现代教育经验。由于他是立于文化;中突和文化认同危机基础上安排中西古今关系的,故 其具体文本的学术理路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关键词:中国教育史学科舒新城知识建构社会建构学术理路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60(2007)04—0087—09 一 、 从教育方法转向教育史研究的历史象征意义 我们可以在知识及其结构形成的意义上,把黄绍箕草创、柳诒徵辑补的 《中国教育史》 一 书,看作中国教育史学科建立的标志_1j( ,不过,要知道,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立是一 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建构问题,而是知识建构与社会建构 (首先是中国现代教 育建构)互动的结果。 在西方,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史研究产生于l8世纪后期;尽管人们对于教育史研究的起 源有不同的归因( ] .314),但是,教育史的学术研究先于作为教师教育和培训的教学科目, 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后者最初出现在100年后的l9世纪末)。在中国,同教育学的其他相 关研究领域一样,教育史著述也与中国新教育的生成发育结伴而行。从清末以迄于1925年 前后,与移植以制度为中心的外来教育相对应,中国的教育史著述出于兴学堂、造教师的历 史需要,大多以教科书的面目出现,以向受教者 (教师或末来的教师)提供教育的历史常 识①为首要目的。它塑造了这个时期教育史研究的若干历史特点:以外来教科书的移译、改 编为中心,根据新兴的教育学话语编排历史知识;移植的教科书框架成为教育史著述的标准 格式;那些看似逸出教科书范【_I;J的教育史题目,要么是教科书知识的放大,要么是制度移植 的脚本 收稿日期:200/一09 作者简介:于述胜 (1964一 ),男,【lI东烟台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 与中国现代教育之历史建构相呼应的中国教育史学,只有在rf1国现代教育发展到一定阶 段,在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现代教育经验,并能对这种经验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之时,它才 能拥有自己的 “现代”历史意识,并获得相应的独特知识形式。大约从1925年前后起,随 着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和民族主义情绪的H趋高涨,“新教育失败”、“新教育破产”等的批 评声一浪高过一浪,至1930年代仍绵延不绝。以此为背景,中国人开始在中国与外国、传 统与现代的关系中,把新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反思。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的教育史 著述就出现在这个n,j-期。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真正建立,应该 确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本文的传主舒新城,就是这个时期教育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 之一。 阿部洋的《近代巾同学校史研究》和崔运武的《舒新城教育思想研究》,都把 “导入教 授法和转向教育史研究”视为舒新城学术人生的两大阶段。[3](pp·293I3螺);[ J(pp. 86 他们两人 也都认为,从1925至1928年期问,舒新城因反思新教育而走向近代中国教育史研究;力图 通过研究揭示近代中国教育的特性和教育问题的历史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中国教育 制度的方案,是其教育史研究的主要特征。这些分析和概括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舒新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