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五行通背拳内劲及外劲
谈五行通背拳内劲及外劲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能否更好地区分、练出皮鞭的“九柔一刚”――内劲与外劲及它的瞬间变化,是所有习练五行通背拳者一生的追求目标
无论各门各派的武术拳种,都有对内劲(心、意、气、神、胆)、外劲(手、眼、身、形、步)的记述和锻炼的要求,历代武术家也都很注重内外兼修,特别重视对内劲的修炼,他们把练气、养气、集气作为武术内劲的基础,把能够运气、发气、用内劲于技击,更被视为武术的上乘功夫
五行通背拳最讲究“九柔(内)一刚(外)”的皮鞭劲,即内劲与外劲的演练与运用。通背大师修剑痴在拳谱中对内劲及外劲阐述道:刚柔之则,刚居其一,柔居其九,过刚则易折,用柔不可独用柔,用刚不可独用刚,用刚相兼用柔,用柔相兼用刚,刚柔相济,刚中含柔,柔中含刚,柔进刚随,刚退柔变而莫测合之
修剑痴大师的拳谱理论是与每个单操动作要领相符合的,细致地阐述了其内涵,强调了皮鞭劲是内外兼练的,它外要练形――外劲,内要练气――内劲。用意催气,以气催力,练到形气合一,内外一体,力达鞭梢――“九柔一刚”(寸劲)的程度才算是成功,若达到拳谱中所讲“无影、无形、无柔、无刚”、“包罗万象,万法归一”的高级境界,绝非十年、八年功夫加之系统科学训练难成
内劲指的是:内气、气血、血脉、意念。外劲指的是:皮肉、筋骨、力量、形体。这两方面在通背拳法中都有着不同的传统练习方法,但学者初练时普遍练外劲:形体动作。因为外劲不很复杂,只要按照动作要领反复多练,多出力,练出外劲还是比较快的,仅以六路站桩为例,其中混元桩的伸肩操法(已在《精武》2001年第12期上发表)是典型的以练内劲:精、气、神、意、为主的代表动作,而乾坤桩15种劈掌(已在《搏击》2000年第7、第8、第9期上发表)则是典型以练:击响拍打硬功,腰背功力,铁掌指功力等为主、形体表面筋骨皮的外劲操功法。在五行通背拳法中,内劲与外劲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深厚的内劲基础,仅凭借单纯筋骨、肌肉的力量那是很难发挥出通背掌法”贴衣粘肉敌难逃、寸劲发出艺绝妙”的境界,因此通背拳法中非常注重“神聚则气聚,气聚则力壮”及“守中打中”的原则。使内、外劲力练习达到“外能强健筋骨,内能坚固脏腑”的最佳功效,使身体内部与外部更加协调统一
实践证明,通背拳内劲与内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长期的演练“以意催气”、“气沉丹田”的作用,不仅能使“内劲”行于周身及各部位、力达掌指(鞭梢),对散手、技击也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内劲来源于“以心催意,以意催气”,“气为形用,气随形动”,技击之际,气沉者胜。内劲的产生及能量的爆发是取决于“丹田”聚集的真气,掩手劈山炮操法,是展示五行通背拳“九柔一刚”皮鞭劲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它完全靠用(内劲)意识导引气、血下沉至小腹部,要求全身放松,意识活动似守非守地寄于小腹部,待劈山掌中线击打(外劲)完成到小腹时(腹部憋气)腹部绷起反弹将中拳崩出,整体动作瞬间爆发完成,即“无影、无形、无柔、无刚”
内劲及内气可增进呼吸功能。内劲的产生主要是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腹式呼吸是以膈肌的运动为主,当用意识导引气血下沉时,膈肌的运动幅度随之增大,这样胸腔的垂直径增大,因而增加了肺活量,身体吸收氧气效能大大提高,可增强技击运动量及出拳的爆发力
内劲可促进血液循环。由于内劲来源于“丹田”的真气,“气沉丹田”是“实腹畅胸”之状态,即能使腹内压增大,而使胸内压相对减小,腹内压的增加,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胸内压减小能使心脏搏动轻松有力,利于血液的回流与输出。又由于“气沉丹田”时全身放松,血管的外周阻力减小,能使血液顺利地流向全身,因此内劲、内气能促进血液循环,营养周身,可感觉舒筋活血,畅通、血旺则气足,气足则劲壮
内劲可坚实内脏促进消化吸收。由于内气沉于“丹田”,主要是膈肌的运动,而且增加了腹内压,这样内脏各器官的活动幅度也必然增大,互相之间产生了按摩运动,这样内脏器官就得到锻炼,同时消化液分泌增多,营养吸收加快,内腔功能变得越来越坚实
内劲可促进降低重心、利于技击。由于内劲、内气的运用来源于“丹田”的真气,使内脏器官自然向下松垂,这样就能使身体重心下降,稳固下盘,低重心有利于散手、技击时的灵活移动、变化和发劲,内劲还可以促进神经的灵感、加强内气的储能,使因拳法演练及实战过程的“耗能”得到快速补充
内劲是养身之术,技法之宝,形为运动之道,攻守之方,通背拳为整体,单操为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