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化三醇治疗继发性甲旁亢疗效观察
骨化三醇治疗继发性甲旁亢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388-01
【摘要】目的 采用骨化三醇口服冲击治疗继发性甲旁亢(SHPT)患者,观察其疗效。方法 22例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骨化三醇 2.0ug biw)及对照组(骨化三醇 0.25ug qd),总疗程为三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查血iPTH,血钙,血磷。结果 治疗组甲状旁腺素(iPTH)及血磷降低,血钙明显升高(P2. 88 mmol/L,或钙磷乘积55mmo l/L,则暂停用骨化三醇,待血钙浓度,血磷浓度恢复正常后再予以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每半月测一次血iPTH,血钙,血磷及ALP浓度,如iPTH降到300 pg/ml以下则停止冲击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标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P0.05),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实验前的各指标
表2 两组实验后的各指标变化
2.2 冲击治疗组未发现严重的高钙血症
3 讨论
随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脏移植等治疗方法的普及,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寿命较前大大延长,与此同时,继发性甲旁亢(SHPT)的发生率亦随之增加。继发性甲旁亢是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疲乏无力,代谢性骨病,骨囊肿,骨折等,已成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
由于iPTH不易被常规透析方法清除,约半数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透析后的最初1年中就出现症状。大量研究表明,肾性骨病的发生,与长期高iPTH血症密切相关。过高的iPTH在体内蓄积对机体形成毒性作用,由于iPTH及其相关蛋白受体存在于多个组织中,人体几乎所有器官均为iPTH的靶器官,所以终末期肾病患者iPTH的增高可产生多系统的临床表现[2,3]。同时iPTH损伤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还可抑制红细胞生成,加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贫血[4]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直接作用于甲状旁腺,降低iPTH基因转录,减少甲状旁腺细胞增殖,抑制iPTH的合成与分泌。同时,它还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水平,从而反馈性抑制iPTH分泌
常规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继发性甲旁亢已被证明效果不佳,其可能的原因在于患者存在对生理剂量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抵抗[5]。而间断大剂量使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则可以此获得较高的血浓度,从而反馈抑制iPTH的分泌[6]
本研究中,治疗组通过大剂量的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后,血iPTH显著下降,与继发性甲旁亢相关的症状亦显著得到了改善,而对照组则效果不佳,表明冲击治疗能有效肿瘤继发性甲旁亢。但在冲击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发生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治疗过程中,治疗组11例患者的均未出项高钙及高磷血症,治疗后患者的血磷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钙磷乘积水平明显下降,减少了异位钙化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玉琼,王美云.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顽固性皮肤瘙痒.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7 (4):338-339.
[2] 王恒进.终末期肾病毒素的最新认识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2. 22 (3):136-137
[3] 李芸.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变化.上海医学,2004,27 (8):552-555
[4] Brancacejo D,Cozzolino M,Gallieni M HyperparathyIroidian and anemlaln unanic subjects: a combined therapeutic approach. J Am soc Nephrol, 2004, 15( suppl l):21~44.
[5] Sawaya BP , Koszewski NJ. Qi Q, et al . Secondary hyper-parathyloidisn and vitam inD receptor bingding to vitamin D re-sponse elements in ratswith incpient renal failure. J Am SocNephlol,1997,9:1324~1330
[6] Llach F, Yudd M . Pathogenic 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aspects of seconary hypelparathymidian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 Am J Kidnev Dis, 1998. 32( S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