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靓旷达 端凝秀雅.doc
幽靓旷达 端凝秀雅
中华瓷文化源远流长。我国青花瓷器自创烧后,以釉下彩的新工艺,打破了长期以来单色釉青瓷为主色的传统施彩技法,制瓷工艺上获得重大突破。元代青花瓷器将其继续发扬光大,其烧制已相当精致。由于所使用的钴料分进口和国产两种,有的呈色明艳浑厚,釉面有黑色结晶斑点,用手摸之,有凹入胎骨的感觉;有的呈色又清晰淡雅,秀丽可爱。千百年来,元代青花瓷器以幽靓淡雅、旷达秀美的神韵,深受人们的喜爱,开辟了我国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目前,据已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资料统计,国外元代青花瓷器传世品有两百余件,国内考古发现和博物馆收藏仅百余件而已。正因物以稀为贵,元代青花瓷器一直是人们热捧的对象。地处华北平原的河北,虽然不是青花瓷产地,且与江西景德镇窑相距较远,但窖藏以及发掘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釉面青亮滋润,青花发色浓艳清新,造型秀美典雅,纹饰精细繁复,且高足杯、玉壶春瓶、梅瓶等均是元代青花瓷器代表性的器形,为鉴定和研究传世的元青花瓷器鉴定提供了宝贵的标准器形和重要的实物资料,在中国陶瓷研究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下面笔者为大家甄选数件河北出土,且具有代表性的元代青花瓷器,以期与广大瓷器爱好者一同欣赏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
元青花新月折枝梅纹高足杯(图1)
高9.5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3.6厘米,1972年河北定兴县南关窖藏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尖唇,敞口,斜直壁,竹节形高圈足。釉色白中闪青,晶莹润泽。青花发色淡雅明快,内壁绘青花月影梅纹。外壁光素无纹,内壁一侧用青花绘一枝盛开的梅花,另一侧绘一钩弯月,碗心点六个圆点。足端露胎,胎薄而坚致,洁白细腻。此件器物造型精巧秀丽,纹饰简洁明快,青花色泽清淡高雅,画面明朗清幽,颇具宋元文人画的意境,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精品。
元青花飞凤纹寿字高足杯(图2、图3)
高9.4厘米,口径11.7厘米,1972年河北定兴县南关窖藏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侈口,圜底,弧壁,竹节状高足,足端露胎。釉层薄,釉色白中闪青,器内口沿绘青花缠枝花卉,器外壁绘青花飞凤纹,两只飞凤之间绘如意云纹,内壁底部正中有青花“寿”字,青花呈色灰蓝,绘画笔法流畅自然。胎质坚硬致密,胎色洁白。
元青花龙纹高足杯(图4)
高12厘米,口径12.4厘米,河北安新县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尖圆唇,侈口,深曲壁,上腹近直,下腹圆折,下承高足,底部外撇,略呈喇叭口形。釉色白泛青灰,略成青白瓷色调,施满釉,足内壁露胎处显露火石红。此件器物采用青花和印花复合装饰,青花色较浅淡,呈蓝灰色,内壁近口沿处绘青花卷草纹一周,内壁饰有印花装饰,外壁绘青花龙纹。龙的造型为张口、细颈、三爪,毛发飘动。高足中下部在两道弦纹之间绘青花卷草纹一周。白胎泛青灰,细腻坚致。
元青花龙纹高足杯(图5)
高8.8厘米,口径9.5厘米,1981年河北新城县高碑店立各庄砖厂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圆唇,侈口,深腹,腹壁圆曲,下部近折,竹节形柄式高足。釉色略呈青白色,光润洁净。青花和印花复合装饰,青花色泽浓艳,口沿绘一周缠枝卷草纹,内壁印饰莲瓣纹,内底饰青花圆线纹,杯外壁绘青花龙纹,龙身躯细长,作飞腾状,并环外壁一周,龙的首尾间和体侧分别饰有火焰珠和云纹。胎质细腻坚致。
元青花龙纹盘(图6)
高5.5厘米,口径30.5厘米,1976年河北围场县半截塔乡什巴克村墓葬出土,现藏于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直口,弧腹,平底,圈足。盘心绘有一条首尾相顾的龙,龙为小头,细颈,长嘴,昂首,下颚有两条长须,鬃发上飘,三爪如钩,全身饰有细密的鳞片,背鳍挺拔,尾呈火焰状,气势威猛,雄健有力。盘内壁饰缠枝牡丹纹,外壁饰莲瓣纹,除盘底外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泽浓重艳丽。
元青花龙纹食盒(图7)
通高10厘米,口径21.5厘米,河北沧州市南皮县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盒呈扁圆形,由盒盖、什锦隔盘、盒底盘三部分组成。盒盖,平顶微拱,直口,折壁;什锦隔盘共分为五格,中间为圆形,周围分成四个等分的花瓣形格。盒底盘为直口,白釉胎,细腻坚致。施卵白釉,白中泛青,青花发色较浓艳。盖顶绘龙纹,龙为小头、圆目、细颈、三爪,作张牙舞爪状,遨游云海中,颇具气势,是典型元代龙纹的形象。加上宝珠火焰滚动,如意云纹飘荡,使画面极富动感。盖的弧面绘海涛纹,立面绘钱纹。盒身分别绘卷草纹和莲瓣纹各一周。
元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棱执壶(图8)
高23.6厘米,口径4.9厘米,底径7.8厘米,1964年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窖藏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器呈八棱形,口为喇叭状,颈细长,腹颈间一侧有流,对称的另一侧有柄,下腹鼓,圈足外撇,盖呈覆盒式八棱形,圆尖钮。壶颈上部绘青花蕉叶纹,颈下部开光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