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力加强大庆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思考.doc

大力加强大庆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力加强大庆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思考

大力加强大庆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思考   [摘 要]农村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改善和加强市农村生态环境任重道远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32-01 一、大庆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庆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环境进行了重点整治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形势严峻,有些方面急需彻底根治 1、农业生产衍生的面源污染。面源污染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整体趋势须引起高度重视。(1)化肥污染。大庆市2014年农业化肥单位施用总量接近850公斤/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225公斤/公顷的警戒线。以氮肥为主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0%-50%,氮肥淋溶造成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饮用水水质下降,果蔬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土壤板结,肥料利用率低,形成了“从地下到空中”的立体污染。(2)农药污染。一般而言,施用的农药只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80%-90%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残留在土壤或水体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大庆市2014年单位农药施用量近4.0公斤/公顷。(3)农膜污染。2014年,大庆市塑料薄膜使用量接近9300吨,残膜聚集在土壤或地表,阻碍土壤、水和空气间的养分运行,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2、农业废弃物污染。由于大庆市农村的燃料结构以煤气为主,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尚未形成规模,大量的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或采取焚烧方式进行处理,既浪费了资源又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另外,农药包装物、农用塑料布等肆意丢弃,成为环境污染的又一因素 3、畜禽养殖业污染。畜禽排泄物是养殖业的主要污染物。2014年,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户(企业)为1032家,出栏生猪287.2万头,奶牛存栏61.3万头,散养化占总量的37%。由于一部分养殖场的布局不合理,种植业与养殖业分离,养殖管理措施和环保理念相对滞后,尤其是分散养殖带来的畜禽排泄物散失,粪肥露天堆放,经雨水冲淋后形成地表径流排入水体,引发水源污染。此外,粪尿散发的臭气也造成了空气污染。由于畜禽养殖引起的环境污染纠纷时有发生 4、农村生活污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缺乏规划,加之管理滞后引发的生活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存在“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畜禽乱跑”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据保守估计,大庆市2015年农村生活污水总量3646万吨,生活垃圾29.6万吨 5、城市污染源转移。目前,大庆市城郊结合部的部分工业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保设施设备投用不足,导致一定数量的“三废”未经处理就私自直接排放,对农村环境、农作物生长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成为影响农村环境质量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二、对策与建议 农村生态环境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各种资源向城市倾斜的现象比较严重。投入、管理和宣传的重点均放在城市和工业领域上,冷落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二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沿袭着传统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经济,没有突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忽视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打造以清洁生产为基本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刻不容缓,为此,建议如下: 1.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城市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城乡一体化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整体,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最终融为一体。城乡一体化一方面可以促使农村经济走高科技新农业的道路,推行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民转向非农产业就业,扩大了人均占有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数量和规模,降低了生态破坏的复杂性,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创造了条件。城乡一体化还将进一步加深城乡之间的沟通,改变农民原有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由传统习惯造成的环境污染 2、制定规划,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机制和长效机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协调。成立各级政府的领导小组,把有关部门纳为成员,并设立办公室,建立层层责任制。把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及辐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建立运行农村社区管理机制,积极引入物业管理公司。建立各种生态问题预警机制,为生态农村的建设提供监测、预警、规划、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务。坚决落实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增强基层环保力量,设立基层环保机构,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