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升议论文核心词内涵表现力
提升议论文核心词内涵表现力 在阅卷中,笔者常常发现材料作文中的核心词和考生拟写的核心词明明风马牛不相及,却硬被考生偷换或者生扯,读来让人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其实,这些考生的文章从语言、结构上看还不算差,但高考是一场有规则的游戏,这个规则就是一切从材料出发,从材料的核心词出发,否则就被淘汰出局,这类跑题作文在高考中分数会打得很低很低
那么,如何避免“跑题”“换题”的“惨剧”发生,如何把这部分考生训练到位。笔者研究发现,产生这类作文的原因颇多,比如考生状态慵懒和心存侥幸都与态度不端正,写作兴趣不足等有关,但最核心、最可突破的还是核心词的论述能力,读他们的文章你看不到一个核心词,即便有,也是标签式的表达。换而言之,他们的核心词表现能力缺失,如何提升核心词的表现力,让说理内涵清晰、精准、丰实,笔者结合“简单”材料作文做一些探索
一、从核心词出发,发散思考,清晰其内涵
一般来说,最初考生对核心词的理解很浅显、很感性,有的甚至非常模糊、粗陋,其实这都非常正常。教师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同时要做好因势利导,从核心词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思考活动。比如以接龙游戏的方式,要求学生用”简单”组词或造句,并尝试说“简单”的基本内涵。这个环节应鼓励学生多说,说得越多,写作的思路就越开阔
此时,学生很可能陷入单角度复沓的局面,教师就应及时疏导,以追问的形式启发学生再次思考。比如,简单仅仅指生活、人生吗?还包括哪些?请举例说明。学生或许会陷入冷场的境地,此时教师要善于等待,不要急于抛出自己的结论,要充分给予学生搜索信息的时间、空间。同时,对该问题又要有自己的个性思考,待到成熟时刻,相机抛出,与学生共享。比如笔者想起叶浅予先生对丰子恺简笔画的评价:虾的精神状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的表现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齐白石先生用的是极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
这样一来就清晰告知学生这里的简笔内涵是简练而精当、简约而不单一,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发散角度应多元化,尤其是引领了素材积累走文学性、艺术性的价值取向
这一环节我们通过发散思维,全面地搜索、调取有关简单的信息,并尝试着提炼其内涵,然后我们会发现简单在学习、生活、社会、人生、艺术等方面的内涵与其他词语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之间的界限就清晰多了
二、比较概念,辨识词义,精准其内涵
事实上,我们在对核心词发散思考的时候很容易犯一个错误,把几个近似的核心词混为一谈,这就是写作中的大忌――中途易辙。这时就可以截取学生作文中混淆概念内涵的片段,请学生阅读后,提取出语段的核心词,然后比较、辨识该词与材料指定的核心词的区别
比如在阅卷中我发现学生将简单与细节、简单与平凡混为一谈。在抛出问题语段后,请学生甄别两组概念的不同。此时学生可能无从下手,因为此前他们不懂如何辨析词义,教师应当授之以法,比如拆词法,细节就是细小环节或情节,简单就是简朴、单一;平凡就是平常、一般、普通。还可以从逆向解读,与“细”相对的是“粗”,与“简单”相对的是复杂、繁复,与“平凡”相对的是“伟大”,这样一来,核心词的内涵认识不仅正确而且准确
为了巩固和夯实学生近义词辨识的能力,我们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近义词辨析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口头展示也可书面表达,比如请大家运用??才拆词解释法和反向解释法,辨析“平庸”“个性”“创新”词语的内涵
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发现看似没有差别的两个近义词,但仔细辨识你会发现其实二者的内涵与外延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写作时不加以比较辨析,就很容易违规,一旦被阅卷老师判定为概念不清或者偷换概念,作文得分就很低了。而近义词辨析就是要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材料中出现的核心词,力求不换不改,另一方面我们写作时没有词典,可以运用拆词解释方法或者反向解释方法,帮助我们弄清核心词的内涵
三、植入情境,渲染核心词,充实其内涵
当我们能比较清晰、准确地把握核心词的内涵,可以说道理的内涵似乎就一目了然,这就切合题意了。不过,说理不能止于辨析概念,因为这样说出来的道理就显得非常空洞、乏味,无法激活阅读的趣味,这样的文章也打不出理想的分数。如果我们将核心词的内涵置于具体、详实、生动的文学意境之中,那么其说理效果就截然不同了,不仅可以充实说理的内涵,而且能够增加道理的文学趣味和文化品位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就学生作文中典型的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自主查找出问题并提出修改的建议,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能就此写出自己修改后的下水作文,这样不仅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核心词渲染的真正效应,而且在点评中也进一步明确修改的方向,学习到一些修改的技巧,特别是学生会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对语文老师的敬佩与崇拜,从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