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显微外科治疗论文.docVIP

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显微外科治疗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显微外科治疗论文.doc

  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显微外科治疗论文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外科治疗 手术技巧 鞍结节脑膜瘤首先由Ste,临床上有一些共同点,故统称为鞍结节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10%[2].freelm(5 mm~13 mm),宽11 mm(6 mm~15 mm),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鞍结节脑膜瘤小于1.5 cm时不产生症状,除非它源于视神经。在鞍结节区域限制肿瘤生长的屏障性结构有:在侧方,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及颈动脉池蛛网膜;在前方,有视神经及其周围蛛网膜;在后方,有垂体柄,漏斗及Liliequist膜;上方是视交叉,终板,大脑前动脉A1段和前交通动脉,以上结构形成的屏障限制肿瘤向周围扩展,但在视交叉前方存在解剖薄弱处,因此肿瘤易于突破该处的蛛网膜[1],沿视神经上方及蝶骨平台生长,推移或包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向外可进入视神经及颈内动脉之间,包裹颈内动脉,有的甚至推移包裹后交通动脉,动眼神经[3]。除了上述重要的神经血管外,鞍结节脑膜瘤和周围脑组织神经血管之间一般都有比较完整的蛛网膜间隔,从而为术者提供了一个手术界面,鞍区蛛网膜下池的存在为术者提供了暴露肿瘤及周围解剖结构的自然通道,利用此通道可以更容易地接近脑深部的结构并对重要结构进行保护,对病变实施手术[4]。 在鞍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发出多条穿通动脉,分布于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下丘脑及额叶底面等处参与供血,深入了解这些穿通血管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术后病人视力恶化或出现下丘脑功能衰竭等,往往并非视路或下丘脑直接损伤所致,而是这些穿通动脉损伤的结果[5],这些穿通动脉均走行于蛛网膜下腔内,受肿瘤的影响,可贴附于肿瘤包膜或被包绕。 2 肿瘤的临床特点 2.1 临床症状 鞍结节脑膜瘤由于肿瘤具体起源部位不同,显微解剖特点各异[6,7],但临床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①视神经及视交叉受压迫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可为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失明,视野障碍主要为双颞侧偏盲,眼底视乳头萎缩多见,Demonte F 报道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视力减退的比例为98%,视神经萎缩的比例为78%,Foster-kennedy综合征的比例为5%[8]。②头痛:约占一半患者有头痛病史。③内分泌功能障碍或垂体功能不足: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闭经、阳痿等。④精神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焦虑、嗜睡等,与肿瘤压迫额叶底面有关。⑤其它如癫痫、嗅觉丧失、动眼神经麻痹等[9]。 2.2 分期 Cushing 和Eisenhardt根据肿瘤大小及视交叉受压情况,将肿瘤分为4期[10]:Ⅰ初期;Ⅱ症状前期;Ⅲ症状早期(手术最为合适);Ⅳ不适宜手术期。 2.3 影像学特点 CT平扫和增强可明确诊断鞍结节脑膜瘤,头颅MRI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3-D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鞍结节脑膜瘤具有脑膜瘤的一般信号特点:T1E,Dolencvv,Lanzino G,et al.Invasion of the internalcarotid artery by cavernous meningiomas[J].surg Neurol,1999,52(2):167~171. [4] Yasargil MG.General operative techniques.In: Yasargil MG ed.Microsurgery[M].Vol 1.Nee-Stratton,1984:208~271. [5] 张俊廷,丰育功,朱贤立,等.经翼点入路鞍区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7(4):222~225. [6] Cappabianca P,Cirillo S,Alfieri A,et al.Pituitary macroadenoma and diaphragma sellae meningioma: differential diagnosison MRI[J].Neuroradiology,1999,41(1):22~26. [7] Nozaki K,Nagata I,Yoshida K,et al.Intrasellar meningioma:case report and revieonte F.surgical treatment of anterior basal meningiomas[J].Neuroonool,1996,29:239~248. [9]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10~611. [10] Fahlbusch R,Schott RI硬膜尾征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全切除术中的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249~251. [12] Yugang L.liqun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