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画“怪”才郑板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书画“怪”才郑板桥.doc

谈书画“怪”才郑板桥   摘 要: 郑板桥是清代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大家,不管是在绘画上还是在书法上对中国的美术史有独特贡献。他为我们留下了优秀的绘画作品,同时也写出了在当时称得上是一流的独特的书法作品。这样的奇才,实在不多见。板桥书法的独创结晶“六分半书”,对中国的书法历史作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 板桥;石涛;艺术;六分半;乱石铺街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68-01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加上天资聪颖,故早年就在艺术方面小有成就,被世人称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板桥虽三世书香,但早年却相继丧母丧父;虽才华出众,19岁中康熙秀才,在朝为官,但事事不尽人意,仕途坎坷使他从早年感受到了生活的坎坷和社会的不公。由于不堪被重压,他最后选择离官回乡卖画为生。后40岁中雍正时的举人,44岁中乾隆进士,任山东知县,为官上任之际正值饥荒年间,于是开仓赈济,此举遭到当时官吏的恶意诽谤,终究摆脱不了被罢官的命运,值此之后归隐故里,终老一生。   由于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诗书教育,他很早就具备了良好的艺术素养, 对家乡的人民、祖国山河大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早年的坎坷经历,加上他慷慨萧傲、率真不羁的性格,使得他在长期浪迹山林和流动生活中,对各地山川有着广泛的阅历,对大自然的一山一木有着深人的观感,同时更是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对人生有了别样的体验和理解。在大自然启发之下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蓬勃的创作热情,所画作品有着独特的风格,他一生只画兰竹石,所画之物意境宏深,笔情纵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充沛的生命力,又加之其为人品性奇特,以怪出名,因此世人把他放在了“扬州八怪”之列。   学过艺术的人都知道,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和工匠的区别所在。它有其自身的规律,然而对艺术创作的自身认识,又受制于人对艺术本质的理解。由于板桥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坚持了正确的从物到感觉。主体与客体辩证统一的哲学,并用以指导自身的艺术实践,在长期实践中。一直坚持独创并在艰苦的探索中作出成绩,板桥的个性,在书画中作品显得是极为突出的,郑板桥绘画上主张革新,一生只画兰竹石;原因有三个:第一,在长期浪迹流动生活中于山川风物体验独到;第二,受前人石涛的哲学绘画思想的影响以及中国山水画的哲学意蕴;第三,他集各家之法,融类贯通,书法上反对泥古守旧、不受拘束,诗书画结合、阔笔放纵。   板桥“字学汉魏、崔瑗、蔡邕、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收求”,曾经反复临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怀素的《自叙帖》,又学《??鹤铭》以及苏东坡、黄峪、高且园等人。其真、草、隶、篆无不擅长,所书虽然有所创新发展,但是成就并不显著,而体现他书法最高水平的是他在书法艺术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中年开始的变法上,而不在楷书、草书上.这种创新主要是以隶掺入行楷,杂以草、篆,再加入兰、竹的画法用笔,创造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书体。这种书体融合了隶、楷,非隶非楷,隶多于楷;说它象“八分书(隶书)”又不像八分书,说它是行楷,又不像行楷,隶味很浓,却又是行书的体势,“时称板桥体”即“自号六分半书”。他创作的书法史上鲜为一见的“六分半书”, 以独特清新的格调振奋了当时书画界,在中国的书画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郑板桥的书法奇特之处还在于:他的字体给人一种“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感觉,欣赏他的书法就象在欣赏一幅画, 犹如我们欣赏王唯的水墨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不但以画法笔法入书,而且也以书法笔法入画。其清新流畅的诗文,通过别开生面的“六分半书”题于画面,加上他那笔力古朴的印章,成就了诗、书、画、印艺术的四美合一,阐发了书画的意境与美感,使得其作品章法丰富多彩。   板桥“六分半书”的特点主要以隶掺入行楷,有时杂以草、篆,亦间以画法行之。大体说来,是把真、草、隶、篆四种字体以真、隶为主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字体,且以作画的方法去写,这是一种大胆的惊人的变化。与其作画一样源于生活,又不是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概括、提炼和加工,在笔墨的形式上并没有孤立的从临摹古人作品入手,而是略其迹、取其意,体现出一种欣欣向荣,而又兀傲清劲的精神。   板桥体的书体结构多为扁形,于转折处常用蹲笔而且按得较重,有力透纸背之感,故其行款后人称之为“乱石铺街”:大大小小、忽长忽扁,歪歪斜斜、或疏或密,亦浓亦淡、完全不受束缚。所有字体表现是与板桥的性情分不开的,板桥的思想性情,决定了他艺术风格浸透了“冷”,凝固了“静”。 既有狂风暴雨般的猛烈,又有音乐般的韵味和节奏感,作为生活在历史别处的普通百姓,边缘性和模糊性是板桥书法美学意蕴的形象概括。古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